潜山文明网

中共潜山市委宣传部 潜山市文明办  主办

创建在行动 市容市貌升级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3-07 18:00:00

市容市貌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映射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软实力。连日来,县城管执法局通过对户外违法广告和占道经营等整治,加强绿化管护,维护整洁有序的市容市貌,为创建文明城市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疏堵结合,整治摊点

“以前在对面的路口卖菜,到了下班高峰的时候,来来往往的人特别多,很多右转弯的人视线被挡住了,安全隐患极大,我们卖菜的也觉得不方便,现在把我们菜农统一安置在这里,不占交通场地,执法局考虑得很好。”李凤英老人家经营自产自销的农家菜多年,今年4月,因为执法局通知她要换地经营时,她有点埋怨,“我的第一反应是不知道以后的菜会不会卖得出去。后来才知道大家都集中安置在这里,前面还树立了一个自产自销的广告牌,顾客比以前来的还多,交通秩序也变好了”。阳光城城墙外,李凤英老人和十余名同伴依次排开,绿油油的青菜摆放得整整齐齐。

“创文”不只是一句口号,不是政府“独角戏”,而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攻坚战。和李凤英老人一样,很多群众对文明创建工作最初不是很理解,如何将他们从被动的接受文明创建转化为主动创建?这就需要市民百姓的真正了解,真正认同,真正参与进来,成为“创文”的主体。

“我们决定对这一块进行常态化市容市貌整治以后就定人、定岗、定责,执法大队队员每天早上7时到位,对该区域实行全天候常态化管理,发现乱摆乱卖的,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现在形成了常规,群众看到了成果,自然就乐意把自己的菜摊子摆放整理。”城管执法局执法队员小李告诉我们。




在积极做好文明创建网络化管理的过程中,城管执法局很好的阐释了“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推进管理方式从“被动处理问题”向“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转变,从“事后执法”向“源头管理服务”转变,疏堵结合,新设二乔公园、西站快餐盒饭临时摊群点和潜阳路阳光城墙外菜农自产自销临时安置点,目前城区已合理设置临时西瓜经营点5处、临时摊群点17处。全年共整治规范违章设摊、出店经营23946余处,规范经营摊点20469余次,受理临时占道申请186个。


网格管控,整治「六乱」

卫生干净整洁、经营秩序井然、硬件设施全面升级……在天柱集贸市场,超市般的购物环境让人眼前一亮。

“现在的集贸市场环境比之前好多了,与超市一样宽敞、明亮、整洁。”正在天柱集贸市场拎着菜篮满意而归的程生说, “如今整洁、舒适的市场消费环境不仅让我们放心、舒适购物,还能提升文明城市形象,希望能一直保持下去。”

程生可能想不到,这样整洁的集贸市场,有一群人半夜就开始了执勤。城管执法大队的副大队长徐国胜和他手下的兵每晚两点多就得起床,因为菜市的批发工作都是凌晨三点进行,很多住在这里的居民反应晚上噪声大,菜市占道经营也多,他们便开始了舒台路的集中整治。这些整治包括了菜 市场及周边存在的占道经营、乱搭乱建、环境卫生差、乱摆乱卖等问题,徐队长和同伴们将这些称为“六大乱”。目前,城管办以网格为基本单元,将辖区城监执法管理人员分配到网格组,通过采取日常巡查、定点管理、集中整治等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履行城管执法职能。




今年以来,县城管执法局持续开展违规菜地、车辆乱停乱放、违规店招广告、占道经营、流动摊贩、油烟污染、违建治理等专项整治行动34次;控制各类违法建设290起、面积约10734.51㎡;拆除违规广告牌711余块,集中清理占道广告站牌466余块;整治乱拉挂3229余宗。


加大力度,清洁常态  

每天,县城市发展服务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华文强会带着自己的三轮车在背街小巷来回转悠。这个三轮车里有铲子,腻子,水壶,刷子……穿梭在马路上,看到野广告,他就停下自行车清理。就这样从路这头到那头,来来回回每天三、四趟。一天下来,也有20多公里。




他的三轮车每天都是装着满满的碎纸屑,这里既有广告纸、海报、印章,也有毛笔写的办证号码。因为常仰着头工作,不好用力,半天下来,脖子就会酸疼,但比起身体上的酸痛,华文强更希望得到市民的支持和理解。“如果每个门店的主人,都能管好自己的一方门面,随手撕掉广告纸,擦掉油印痕迹,潜山就会更加有序和整洁。”

牛皮癣是城市的顽疾,今年以来,我县加大“牛皮癣”二次污染督查力度,逐街逐巷督促清理各类“牛皮癣”23614处,粉刷墙面“牛皮癣”3230平方米。同步推进的还有城区保洁队伍和设备保障。目前城区共有15个标段,总清扫面积(含绿化带)370万平方米,现有城区环卫工人462人,2017年至今新增、更换垃圾桶1649个,更换果皮箱50 个,并于8月份专门购置一辆垃圾桶清洗车对城区近3000个垃圾桶进行清洗维护。(聂玲慧 徐琳)


当前是第一页
责任编辑:[db: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