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掩映下的美丽乡村(余竞华)
406名贫困户当上生态护林员
每天7点多,天柱山镇天寺村玉镜组的涂有结吃过早饭后就带着弯刀或者铁锹,开始了一天的巡山工作。从五昌岗向上走到雪峰尖再向下折向黑洼,一个来回便是4小时。遇上雨雪天气,他也雷打不动。因患有中风后遗症,涂有结走起起伏不平的山路特别吃力,尤其是山间小路茅草覆盖的地方会有坑。弯刀是用来砍路上的杂树,“热爱这片山是我当好护林员的最大动力。”从小就在山里摸爬滚打长大的涂有结,骨子里始终保留着一种对大山的崇敬和对森林的热爱之情。“林子就是我们山区群众的宝贵财富,有了林业局领导的支持,村委会的信任我才当上了生态护林员,我就要尽职尽责管好林子,竭尽全力地保护好自己辖区里的每一棵树……”涂有结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管辖的山林范围有500多亩,冻雨过后的这几天,倒下的竹子特别多,他得把那些挡在路上的竹子清理掉。不能借助任何外力,他只能站在路边用弯刀砍。 考虑到涂有结家里的特殊情况, 除了让他当护林员,林业局还给他培训学习了怎么样利用好林下经济,让他在巡山的同时还可以放羊。2017年他家养了十几只羊,又可以带来近两万的收入。天柱山林业站站长孙章节和同事们负责给他销售“别看老涂身材小,但做事情极度负责。以前有外地人在山上偷挖映山红,老涂当上护林员以后,这些事情再也没有发生。”一名好的护林员既是森林生态氛围营造宣传员、林业“三防”工作巡护员、也是林区地质灾害监督员和森林生态管理联络员。在涂有结的努力下,天寺村的森林火灾、偷砍盗伐、森林病虫害、林区自然灾害等指标均实现了“零”发生。 从2015年开始,我县在个人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由乡镇政府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负责组织生态护林员的遴选,划定生态护林员管护区域,与生态护林员签订护林劳务协议。到目前,在官庄、黄柏、塔畈、槎水、源潭、余井、龙潭、天柱山、水吼9个乡镇37个贫困村选聘406名生态护林员,管护面积56.8万亩,年度补助管护经费247万元。 生态保护和脱贫致富双赢 和涂有结一样,源潭镇杨泗村谢沟组的刘黄节也是从2015年11开始被聘为护林员,他所在的杨泗村,山场面积有8000亩,公益林面积有4520亩。这个地方最大的特点是防火任务特别重。“我们这个村是桐城、怀宁和潜山的结合部,村里进出的客流量极大,而且人员很复杂。很多人家的祖坟都在山上,每到年关,任务就非常大。”杨泗村一共有14个村民组,和刘黄节一样被聘为护林员的一共有9个人,实行分班合作,刘黄节负责的山场范围从谢沟开始,经过高刘、鹅包到精华,因为组组通了水泥路,大部分刘黄节都是骑着摩托车转悠。杨泗村林场的承包户徐鹏从1997年开始就承包这一片的山场。对以前的山场灾难记忆犹新。“2013年的时候,那一场大火把整个山场都烧光了,我的心痛得滴血。自从有了护林员,我晚上睡觉都踏实一些”。徐鹏说他现在对承包的这片山场信心十足,准备种植用材林湿地松。 生态护林员的主要职责是对划定管护区域森林资源进行日常巡查管护,发现问题及时报告,防止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发生,防范林业有害生物疫情发生、森林火灾等,为确保选聘上岗的生态护林员能尽快胜任工作,我县建立了生态护林员培训制度,对生态护林员进行岗前培训和岗位再培训。依据生态护林员聘用合同、考核结果及相关规定,经过审批,生态护林员补助资金按季或按月及时打卡发放到生态护林员个人账户。每人的工资待遇是500元/月,年稳定增收6000元。贫困户生态护林员实现了与原有护林员同岗同责、同岗同酬,有效打通了生态脱贫“最后一公里”。 通过选聘贫困户当生态护林员,不仅利用了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有效帮助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脱贫与提高劳动技能,也充实了森林资源管护队伍,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实现生态保护和贫困群众脱贫双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