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文明网

中共潜山市委宣传部 潜山市文明办  主办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倡导良好家风家训 ——官庄余氏家训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3-08 08:00:00

为培育和践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传统文化,倡导良好家风家训,精选官庄余氏部分家规家训,解读其传承与发展。余氏家训,旁征博引,语言简炼,内容丰富,历史典故,儒学精髓,人生哲理,处世之道,包含其中,十分珍贵,具深远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值得借鉴和学习。

一、家训原文

                     

笃忠贞

读圣贤书,非为名利。既职司民社,必上不负国,下不负民,方为读书无愧人。当厚自期许,不宜妄自菲薄。倘以劣行被点,则沾污衣冠。至于国稞,切宜早完,毋干法纲。居其地,不可非其主。

敦孝友

白云兴感,风木贻悲。明发有怀,鸡豚莫逮。言之者动心,闻之者坠泪也。人子事亲,用力用劳各宜随分自尽,切不可忤逆不顺,以为天壤间罪子。人之兄弟乃人之手足,须兄友第恭,彼此亲爱,不但得父母之欢心,并可为子孙之家法。……我族人其深味之。

务本业

士者,必须隆师重道,研究经论,明体达训,学抵于成,切勿妄自菲薄而已。诗书为误人具也。耕者必须胼手胝足,犁雨锄云,勿至抛荒本业。工商者必须各善其事,不为苟且之行,不存诡诈之计。谋生有术,衣食有资,不令外人鄙为游荡。斯亦幸焉。

端品行

人生天地间,当以端人自命,不可甘惰下流。我族先世多有伟人,今虽不能尽效,而存心学好,亦甚无难。凡属族众,必须忠以持已,恕以待人,见利思义,出言顾人。有谋不用,有财不逞,不恃势以欺懦,不健讼以凌人,不交匪党,不肆淫行。虽不能为成德之君子,而亦不为败类之子孙,则甚幸。

禁赌嫖盗窃

赌之为害,废时失业。淫之为害,荡产杀身。……,至于草窃奸宄,律例最严,稍一失足,重则困死囹圄,轻则躬膺桎梏,辱及父母,臭遗子孙。凡我族人,谨之慎之。

二、家训原文解读

官庄余氏自始祖良辅公迁入,家规家训严谨。继承传统“五德”、“五常”,汲取精华,创新发展,逐渐完善,从修身、治家、立志、为学、处世之道等皆立规立约,面面俱到,忠于国家,遵规守法,维护公德,严于律已,宽以待人,规范族人行为。现选择几则,略解读之。

笃忠贞:“读圣贤书,非为名利。既职司民社,必上不负国,下不负民,方为读书无愧人。”,“至于国稞,切宜早完,毋干法纲。”做人树立正确的读书观、人生观、价值观,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依法纳税,先国家后个人,不要违犯法纪。

敦孝友:“人子事亲,用力用劳各宜随分自尽,切不可忤逆不顺,以为天壤间罪子。人之兄弟乃人之手足,须兄友第恭,彼此亲爱,不但得父母之欢心,并可为子孙之家法。”。孝亲敬老,各尽其责,兄弟和睦,团结友爱,上慈下孝,互敬互爱,和谐相处,为子孙做表率。

务本业:“耕者必须胼手胝足,犁雨锄云,勿至抛荒本业。工商者必须各善其事,不为苟且之行,不存诡诈之计。谋生有术,衣食有资,不令外人鄙为游荡。”为人要爱岗敬业,勤能补拙,俭以养德,大道至简,生财有道,诚实守信,合法经营。

端品行,禁淫恶: “必须忠以持已,恕以待人,见利思义,出言顾人。有谋不用,有财不逞,不恃势以欺懦,不健讼以凌人,不交匪党,不肆淫行。虽不能为成德之君子,而亦不为败类之子孙,则甚幸。” “赌之为害,废时失业。淫之为害,荡产杀身。”“至于草窃奸宄,律例最严,稍一失足,重则困死囹圄,轻则躬膺桎梏,辱及父母,臭遗子孙。凡我族人,谨之慎之。”为人要遵法守规,和善诚信,团结友爱,谨言慎行,不恃势凌人,不结党营私,不涉黄睹毒,否则法纪难容,危害社会和家庭。

三、家风家训传承

余良辅,官庄余氏一世祖,江西迁潜余氏总辖公孙。出生在今岳西县来榜三河坪,后随父亲余梅窗迁至潜山槎水。余良辅少时聪颖好学,熟读儒家经典,在地方很有名气。元代英宗年间中明经科进士,随在朝庭任职。元泰定帝封其为南阳太守。余良辅主政南阳时廉洁奉公,大力宣传儒家思想,南阳一带社会安定,百姓拥护,多次受到朝庭嘉奖。文宗时期加封为“中宪大夫”。调回朝庭任职。不久,文宗又命其以儒士身份到漠北当年蒙古最繁华的历史文化名城哈刺和林,向蒙古贵族讲授儒家经典,称其为博学鸿词。

元顺帝至正年间,由于元统治集团昏庸腐朽,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天下大乱,尤其是红巾起义,直接造成元朝统治集团摇摇欲坠,余良辅辞官回乡居住。清雍正六年岁次戊申(公元1728年),太子太保文华殿大学士户部尚书管翰林院学士张廷玉为潜山余氏笃亲堂修宗谱作序云:“……余氏为江左巨族,其祖良辅在元为南阳太守,弃官避乱(至正四年即1344年)徙居于皖,因爱南岳天柱之胜,遂择于其山阴之水贵家焉,族属蕃衍,代有显达,迄今已历数百余载矣……”。官庄水贵村河东余家老屋,就是当年余良辅的宅第。经元、明、清等朝代按规划建筑,建成明五暗七硬三进,砖木抬梁式庭院结构,占地面积16048㎡。老屋基本轮廓尚存,中厅保存完好。

余良辅要求家人在宅院里多栽柏枝和竹子,寓意做人能受得各种环境的磨炼,要有气节,同时以要虚心,有礼有节。老屋前柏枝近千年,历经沧桑,仍枝繁叶茂,后山竹林依然绿荫葱葱。在余良辅教育和影响下,其子余忠义,孙余紫宁、余紫绶均有见树。

为传承家规家训,将精典名句镌刻于古民居门楣之上,内容与家规家训紧密相连,铭文富含生活哲理,体现主人精神境界,思想情怀,生活情趣,审美追求,良好家风,美好期望。如展示家族荣耀的:“五世同堂”、“贡元”。律已警后的:“视履考祥”、“德乃福基”、“秉礼守义”、“为善最乐”、“耕读传家”等;赞美居所环境的:“山水清音”、“绿映松筠”、“竹苞松茂”、“皖水长流”;把家规家训,写在书上,刻在墙上,记在心上使之源远流长,发挥良好家风家训的示范引领作用。

余氏裔生,秉承先祖家训,修身、齐家、治平,人才辈出,在不同岗位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栋梁之材,家族美德源远流长,明清时期曾出有“三知府七知县”;解放战争时期有多位余氏儿女为国捐抠;余英时,祖籍官庄,师从钱穆、杨联升先生,曾在多所名校执教和担任领导职务,对儒家思想及中国传统文化深为研究,2006年获素有“人文社会学领域的诺贝尔奖”之称的“克鲁格”终身成就奖。2014年获得唐奖首届汉学奖,成为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余晓八,弃商当村官,任官庄村党总支书记,以高度的责任感,敢于担当,开拓创新,带领乡亲们建设美丽家园,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强村富民,2015年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旅游致富带头人”。(作者:李宝林 )


当前是第一页
责任编辑:[db: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