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文明网

中共潜山市委宣传部 潜山市文明办  主办

守护非遗 传承瑰宝——潜山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综述

来源: 作者:潜山市文化馆 芮刘斌 汪祝苗   发布时间:2019-06-12 10:47:12

潜山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春秋时为皖国,山称皖山,水称皖水,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

厚重的潜山文化蕴育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孔雀东南飞传说、二乔传说、乔公故址传说、一夜妃传说、天柱山传说、七仙女传说等民间文学源远流长;桑皮纸制作技艺、痘姆陶器手工制作技艺、绿茶制作技艺(天柱山茶)、天柱山瓜蒌子制作技艺等传统技艺精湛绝伦;根雕艺术、潜山剪纸、王河舒席等传统美术特色鲜明;潜山弹腔、木偶戏、十番锣鼓、潜山民歌等民间音乐韵味悠长;龙灯、狮舞、十二月花神、麒麟灯等传统舞蹈争奇斗艳。

自非遗保护工作开展以来,潜山市市委、市政府始终把通过宣传教育来增强全民保护意识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工作加强宣传和展示,增强全民抢救保护意识,达成社会共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围绕“保护文化遗产”这个主题谋划非遗展示、展览、展演活动,包括黄梅戏、木偶戏、十番锣鼓、龙灯狮舞、琴书、鼓书、三句半、杂艺表演、民俗展演等系列活动。

说唱艺术形式各异

5月14日,潜山市文化馆在望虎园林组织了一台由全市各界民间文艺人士献演的原汁原味的极富古皖潜阳特色的说唱类节目。鼓书、琴书、三句半、木偶戏轮番上演,让老百姓过了瘾、解了馋。

三句半


鼓书


琴书

非遗展示丰富多彩

潜山市文化馆致力于普及群众文化艺术,丰富百姓文化生活。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展示活动,创新路径,协同社会力量多渠道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新做法,推动文化艺术活动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进景区。结合节庆日及文艺扶贫工作,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非遗展示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共组织非遗展览10场,同时开展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活动,4000多名市民观看了展览。

金猪拱福生肖文物图片展通过百余幅以猪为题材的文物和珍贵标本图片,从历史、文化、民俗等视角讲述猪的故事,了解独具中国特色的生肖文化,感知古今人们对六畜兴旺美好生活的向往。

极限邮照集邮是我国集邮者创造的一种新的集邮方式,与生肖集邮、文献集邮、原地集邮同属中国特色的集邮活动之一,是集邮、旅游、摄影的完美结合,具有高雅的趣味性、丰厚的知识性、广泛的群众性。各位集邮爱好者相约美丽的天柱山,共话邮游、畅谈未来,通过邮票这个平台,做到了以方寸之美赢得天下人的青睐。

非遗竞技紧张激烈

舒席是油坝乡传统手工编织品,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2008年,舒席工艺被列入省级非遗项目,2018年3月,舒席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舒席产地范围为潜山市王河镇、油坝乡、梅城镇现辖行政区域。舒席加工盛行于70年代末到80年初,在油坝出现了“家家兴竹园、户户编舒席”的繁荣盛景,是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会编织的家庭副业,但近年来却面临失传的危险。为加大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宣传,弘扬传统手工编织技艺,潜山市举办舒席编织大赛。

包粽飘爱意,感恩永流传。为传承弘扬民俗文化,进一步推进“我们的节日”系列文化活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潜山市在各地举办热闹非凡的包粽子比赛,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文艺活动精彩纷呈

为迎接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进一步增强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演出节目提炼于特色非遗项目,结合艺术表现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展示非遗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展现潜山市非遗保护和当代创新实践的成果。同时,为艺术化宣传扫黑除恶,潜山市文化馆组织编创了《扫黑除恶就是好》、《王小六新事》、《法与情》等节目,向观众宣传了“扫黑除恶”的重大意义,并把潜山市对“扫黑除恶”的决心和声音传递到基层、传递给百姓。


威风锣鼓《舞狮子》


黄梅小戏《五只小船》


木偶戏表演《说唱官庄》


打连厢


《王小六新事》

 
当前是第一页
责任编辑:潜山市文化馆 芮刘斌 汪祝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