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设农家书屋,是落实党的文化惠民政策的重要举措。如何提高书屋的利用率,吸引更多的农民走进来,让书屋有人气、有生机、有活力?近年来,潜山市以天柱山镇河西村为试点,创新举措,在延伸农家书屋服务链、拓展农家书屋服务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一是丰富载体,让农家书屋贴近村民。 “流动书屋”进商超、校园。河西村地处山区,由原来的三个自然村合并,农家书屋设在村部,距离村人口密集地有一段距离,村民到村部读书多有不便。于是,村里与中店组一家商超合作,让商超老板当宣传员,让其初三的女儿当管理员。河西村小目前在校学生47名,村里从农家书屋选取了一批适合小学生的读物充实学校图书室,并定期流转。 公益课堂“吸粉”聚人气。河西村是外出务工大村,村内有为数不少的留守以及贫困儿童。村大学生村官结合自身专业,依托农家书屋开设公益课堂,利用节假日时间免费教授学生英语等课程,并邀请村里退休教师和热心老人担任志愿者,辅导学生每日的课后作业,学生家长以“感恩币”换取上课次数。感恩币则是以家长读书、听讲座,以及做其它好人好事的方式获得。该课堂不仅在一定程度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丰富了留守、贫困儿童课后生活,也一定程度净化了民风,受到当地百姓的支持,目前该公益课堂有固定学生60人,带动了至少180名家长,书屋人气大大提高。 让村民在家门口“听”书。 将书屋融入“村村响”平台,利用“村村响”大喇叭,将“学习强国”上的优质内容如:“读书”栏目以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评论文章等化为铿锵有力、凝聚人心的声音。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学到知识。 二是创新形式,让男女老少爱上读书。 “三会一课”激发党员、干部读书热情。在“三会一课”上,党员干部带头“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认认真真学、原原本本学,并将有无认真摘抄原著、党内知识竞赛成绩高低作为年度优秀党员评定的一个指标,激发广大党员学习兴趣。 整合资源引导不同群体回归“教室”。积极与市妇联对接,开展“把优良家风带回家”活动,请专家为留守、贫困儿童及其家长授课;与市委党校、市人社局等部门对接,为村内劳动力教授专业技能;与市消防等部门对接,为村民讲授安全生产以及防火等实用技巧;通过远程教育平台为村民普法等。 多元化活动寓教于乐“博眼球”。结合党和国家当前脱贫攻坚、“五清一改”等主要任务,组织学生开展主题读书会、演讲比赛以及经典诵读比赛等活动。为鼓励学生养成精读习惯,村里定期组织读后感写作评比,并给第一名的获得者购买其指定的书籍作为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