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春深,走进潜山市塔畈乡,茶山披绿,茶香清幽,处处可见茶农们采茶的身影。 倪河村茶农王长胜正趁着晴好天气在自家茶园里采摘鲜芽,装满茶篓后,他便送往村里的幸福茶厂去制作新茶。 王长胜是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患有脑梗不能干重活儿,家里的7亩茶园,是他家的全部生活来源。“过去种茶,辛辛苦苦忙了一年,好不容易盼到了采茶,可茶草摘下来卖不上好价钱,日子过得紧巴巴。”王长胜说,就在近两年,乡里龙头企业幸福茶厂扩大了生产规模,主动对接收购他家的茶草,这一来,销路不用愁,一年就能挣到两三万块钱,能稳定脱贫。
在塔畈,像王长胜这样靠茶叶脱贫的茶农还有很多。塔畈村的龙山白茶基地里,茶农叶小满在争分夺秒采摘茶芽,她手法熟练,不一会儿,茶筐里就装满了绿油油的嫩芽。“我每天可以采上个五、六斤,到这一季白茶采摘结束,估计能挣到4000多块钱哩。”叶小满开心地说。 叶小满家曾经是贫困户,子女多,负担重,丈夫常年在外务工,家中的茶园疏于管理,产值较低。在乡里的帮助下,叶小满家的低产茶园得到了改造,并将部分茶山流转到龙山白茶合作社。她不仅享有租金,还能在白茶基地里挣工钱。
最近,还有一件事让叶小满十分振奋。今年,塔畈乡将着力打造茶叶优质示范区,乡里正积极推行“企业+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引导企业通过 “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形式,让茶农充分享受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带来的增值、增效、增收。“今年疫情,我家那口子没能出去,村里知道以后,就让他来茶厂做工。”叶小满乐呵呵的说,“我想着就让他留在乡里做茶,以后这茶叶越做越好,我们脱贫后的日子肯定越过越红火。”
塔畈乡地处大别山腹地,是贫困程度加深的地区。该乡是潜山市茶园面积最大的山乡。过去,茶叶一家一户经营,效益低下。近年来,该乡实施“生态茶乡”战略,扶持茶叶加工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品牌营销,提高茶叶附加值,带动茶农增收。茶产业已成为该乡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该乡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