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阳光火辣辣的,山东大学的校园里,一名年轻的学子正在聚精会神地读书,她清秀的面容中透着坚毅,她名叫余雯菲。出生在潜山市官庄镇坛畈村一个普通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父亲余传和2005年患上帕金森综合症,丧失了劳动能力,作为家庭的顶梁柱突然倒下,还有2个孩子要读书,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生活更加窘迫。母亲王春兰作为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家庭主妇,无奈之下只得外出到福建省学习缝纫贴补家用。余雯菲从小目睹父亲忍受病痛的折磨,白天在学校里读书,早晚带着弟弟帮父亲做家务、干农活,小小年纪便帮着父亲撑起了这个家。
在支教教师陈琳等社会爱心人士的资助下,余雯菲艰难地完成了小学到高中的学业,一直用自己自立自强的志气、艰苦的努力和优异的成绩给家庭带来希望和喜悦。虽然深深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但偶尔也会听到些闲言碎语,那时余雯菲就暗下决心,一定要考上大学,攻读医学专业,为父亲治病,帮助忍受病痛折磨的人恢复健康,报效国家。于是她学习上更加刻苦用功、生活上勤俭节约。2012年余雯菲考上山东大学医学专业,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她看到父亲脸上喜悦的笑容,心中喜忧参半。父亲病情越来越严重,花费越来越高,但是收效甚微,他不能自理的时间越来越长,有时甚至神志不清,胡乱吃药或是将药倒进水缸里。生活的重压下,弟弟余文斌一度想要放弃学业,外出打工。余雯菲耐心开导、亲切勉励,终于让弟弟坚定了学习的信心。 就在余传和家庭难以为继的时候,国家打响脱贫攻坚战,为余雯菲带来了希望,镇村扶贫干部为余传和家庭申请了兜底保障、光伏扶贫策、产业扶贫等扶贫政策;为余雯菲、余文斌姐弟落实了教育资助政策;为余传和配偶王春兰落实了就业扶贫政策,动员其回乡在村扶贫车间做服装加工工作,既能照顾余传和,消除余雯菲姐弟后顾之忧,又能获得稳定的工资收入;尤其是为余传和落实了健康扶贫政策,帮助余传和家庭解决了高昂的治疗费用这一“老大难”问题。2018年余雯菲请求她实习医院的专家在合肥为其父进行了手术治疗,为父亲植入脑起搏器,解除了病痛的折磨,实现了心中多年的梦想。这次手术共花费36.2万元,医保报销35.6万元,更让余雯菲免除了后顾之忧,坚定了硕博连读、报效国家和社会的信念。2019年余传和家庭光荣脱贫,人均纯收入达1.9万余元。
现如今,余雯菲在山东大学攻读博士,弟弟余文斌从山东大学毕业后在武汉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作,母亲王春兰在村扶贫车间工作,父亲余传和在家休养。余雯菲曾动情地说,如果没有脱贫攻坚政策扶持,没有扶贫干部、社会爱心人士的关心和支持,她的父亲可能撑不到现在,她和弟弟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她的家庭更不会有现在这样的生活,所以她一定要练就更高的本领,报效国家,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