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已成为乡村工作的重点。当前,潜山市槎水镇正在积极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挖掘当地富硒、富锌、富负氧离子资源,以生态旅游、健康农业发展、乡风文明建设为突破口,打造长三角生态健康后花园。 槎水镇地处大别山东麓,辖12个村和1个居委会,176平方公里,3.7万人,105国道和241省道穿境而过,正在修建的无岳高速在境内设有出入口,交通便利,是潜山西北部交通枢纽。这里山峦叠嶂,林海起伏,资源富集,产业兴盛,2020年被认定为“安徽省避暑旅游目的地”,2019年荣获“安庆市第六届文明镇”称号,9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1.2%。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其中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槎水镇涌现出一大批群众身边先进典型,有12年累计献血7900毫升的助人为乐茶农徐礼新,有寒冷冬夜舍身跳河救人的见义勇为者王西林,有一级残疾人徐礼汉诚信经营顺利脱贫,有疫情防控途中不幸重伤仍旧昏迷的油坊村主任徐甲东,有二十多年如一日照顾患病儿子且努力脱贫的皂河村民杨云枝…… 身边典型是一个地方的宝贵财富,是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传承乡风民俗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槎水镇高度重视这些群众身边典型的选树和宣传工作,坚持发挥身边典型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思想道德引领示范作用,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活动载体,取得了初步成效。 ![]()
表彰身边典型
2014年以来,随着脱贫攻坚工作不断深入,在革命老区槎水镇涌现出了一些不甘贫困、努力奋斗的脱贫群众,其中比较典型的有金波村因病致贫的徐义润、龙关村身残志坚的退伍军人徐礼汉、逆水村生态养殖致富的储友良这三户。他们在党的扶贫政策的引领和支持下,逐渐在困难面前振作起来,学技术、学经营、勤劳作、善持家,政府帮一把,自己挣一把,都已经光荣脱贫,成了公认的“脱贫之星”,成了全镇2599户7809名贫困群众的榜样。徐义润依靠生态养殖努力脱贫的事迹被《中国扶贫》杂志、安徽日报农村版、中安在线等主流媒体刊登;徐礼汉荣获“安庆好人”“潜山道德模范”和安庆市残疾人励志模范提名奖等光荣称号;储友良夫妇孝敬生病父母,每天忙碌到深夜,从贫困户逆袭成为致富带头人。槎水镇因势利导宣传这些身边典型,抓好舆论引导,传播凝聚正能量,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
“安庆好人” 徐礼汉出席潜山残疾人代表大会
2014年以来,槎水镇还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文明家庭、道德模范、新乡贤等群众身边典型。木岗村冯岭组十多户村民30多年爱心接力,本组的五保老人成百岁寿星,在当地传为美谈。乐明村20名复退军人退伍不褪色,多年来参加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成为当地一大亮点。年逾古稀的中畈村老支书杨培应带头移风易俗树新风,孙子考上大学时不受礼不请客,引领着“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新风尚,在当地传为佳话。身残志坚的农民企业家、“安庆好人”“潜山市道德模范”获得者陈结来20年坚持绿色发展,为槎水蚕桑、瓜蒌等产业发展呕心沥血,深受当地群众和残疾人朋友信赖。中畈村活跃着一支志愿服务队,当地弱势群体常年受到关爱;槎水村创建了双塘乡风文明示范点,以点带面逐步倡导科学文明生活理念;后冲村建立了文明小超市,为群众带来实惠和幸福感;万全村推动“门前三包”示范户创建,让“美化、净化、序化”逐渐成为村民习惯;逆水村引导村民成立“金凤凰”舞蹈队,实现了大家物质、精神双提升;方冲村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在疫情防控中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 2014年以来,槎水镇有储浩川、陈结来、方金润等23人荣获“安庆好人”殊荣,有52人被表彰为“槎水好人”,有40人被评为“孝老敬亲”道德模范,有48人被评选为“脱贫之星”,有52人被授予“致富能手”,有37人被推举为“好婆婆”“好媳妇”。金波村何汪洋家庭、万全村仰胜利家庭分别荣获“安徽省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皂河村村民叶青云、中畈村村民杨和义等,凭借着“安庆好人”或“潜山好人”证书,分别获得了道德信贷的绿色通道,解决了他们家产业发展资金紧缺的燃眉之急。身边典型当选“两代表一委员”,定期走访慰问困难身边典型,一系列举措来加强他们的社会尊崇,提升他们的荣誉感和自豪感。通过培树和宣传这些群众身边先进典型,“讲好新时代农村好故事、传播新时代农村好声音”,进一步弘扬了社会正气,立足于外树形象、内聚能量,汇聚槎水力量,扩大槎水影响力,营造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让群众觉得身边典型能够可亲可敬可信可学,让模范人物的道德实践和崇高精神引领新时代社会新风尚,将进一步激励广大群众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补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精神短板”。 ![]() 近年来,槎水镇新建有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槎水乡贤文化园、各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这些场所都是群众思想道德实践活动的重要基地,全镇干部职工、学生、居民都是这些阵地的主角。在槎水乡贤文化园和一些村居宣传栏,常年成列有身边典型的事迹;槎水镇常态化召开“身边好人”座谈会,共开展学习交流活动22次;成立由“安徽省劳动模范”“安庆好人”储浩川等身边典型组成的道德模范宣讲团,组织开展道德讲堂进机关、进校园、进村居、进农家宣传活动27场次;组织道德模范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40余次,充分发挥身边典型示范引领和“传帮带”作用,在群众中引起了积极反响。 ![]() 与此同时,槎水镇还将身边典型和乡贤文化结合起来,通过身边典型的发现和提炼,不断发掘新时代乡贤。通过乡贤个人的引导示范,带动人们向乡贤看齐,向乡贤学习,进而使整个乡村的风气向善转变。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离不开身边典型引路,身边典型培树和宣传有助于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发挥身边典型在乡村振兴中的思想道德引领示范作用,不是一场短暂的“阵地战”,而是一项唤醒民众内心深处“真、善、美”的“持久战”。潜山市槎水镇将咬定青山不放松,成风化人,久久为功,必将引领广大山乡群众在新时代乡村振兴征程中奋勇前进、引吭高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