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文明网

中共潜山市委宣传部 潜山市文明办  主办

脱贫攻坚成效显 魅力梅城焕新颜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0-23 15:27:21

梅城镇是潜山市的城关镇,总面积134.4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1649户5160人,截止目前顺利脱贫1603户5021人。2014年以来梅城镇始终以脱贫攻坚工作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精准导向,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着力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魅力梅城。

 

31111.jpg 

 

基础设施建设打通“最后一公里”。2014年以来全镇农村畅通工程新修、拓宽共计208.282公里,实现硬化道路组组通全覆盖,极大程度缓解农村人口出行难的问题,也实现了民生工程保民生、促发展的目标,助推精准脱贫。安全饮用水工程投入资金1563.4万元,惠及贫困户1000余户。修缮双塘、万岭等多个村级卫生室,组织爱心义诊10余次,提高村民医疗服务水平。危房改造惠及711户,切实保障贫困户住房安全。建成平桥、凤凰、模范等3个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点,有效改善村庄环境面貌,显著提升农村居民公共服务水平,创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人居环境。兴修水利、硬化道路、整治环境……一项项工程齐头并进,有力助推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不仅为群众出行带来了便利,更为群众带来了致富的希望。

 

32222.jpg 

 

“产业+就业”拓宽脱贫致富路。脱贫攻坚,产业为先,梅城镇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大力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持续增收,2016年以来产业扶贫到户补助项目共打卡464.0092万元,覆盖率达90%以上。精准把握资源禀赋,大力建设潘铺园区,创办梅城镇返乡农民工业创业园,涌现出甬安雨具等优秀企业,吸纳150余户贫困劳动者就业,打造“20分钟就业圈”。园区内胖姐食品、食为天农业等3家企业入驻“扶贫832平台”,并在上海等地参加展销活动,累计带动贫困户脱贫近80余户,累计帮扶资金148.7余万元。2016年以来梅城镇共组织526人次参加劳动技能培训,让越来越多的贫困户掌握实实在在的生产技能和致富本领,确保“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

 

 3333.jpg

 

“农旅”结合促脱贫攻坚迈上新台阶。立足城关镇实际,深挖自然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建设潘铺生态休闲农庄、凤凰源漂流、凤栖民宿、天柱山露营地等休闲基地,举办荷花节、美食节、农耕文化节等特色活动,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入股分红等带动贫困户300余户,不断探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思路,形成集农业观光、乡村休闲、绿色度假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催生产业富村的新生机,带动周边居民创业就业,做足做实“农旅融合”文章,实现质量绿色发展,为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34444.jpg 

 

文化惠民打造乡风文明新面貌。2014年以来组织送戏下乡、慰问演出60余次,文化惠民工程让贫困群众乐享“文化大餐”,“庆农民丰收,赞乡村振兴”等文艺演出活动的成功举办,让贫困群众真正享受到“文化民生”带来的幸福生活,在实现物质脱贫的同时实现精神脱贫。为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助力脱贫攻坚事业,梅城镇努力做好农家书屋补充更新与维护使用,并通过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着力推进农家书屋延伸惠民服务,现农家书屋实现“村村有、全覆盖”,不断创新农家书屋服务形式和内容,注重对新兴阅读群体的有效辐射,突出对农村青少年及有发展需求的农户的精准服务,着力改善和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35555.jpg

 

脱贫攻坚,资金投入是保障,项目实施和推进过程中,除上级部门拨款外,镇级财政统筹资金1000余万元,用于危房改造、大病救助、公益岗位工资等贫困户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下一步梅城镇将坚持衔接乡村振兴,做到统筹推进。立足城关镇实际,因村因地制宜,不断探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思路,牢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大力招商引资,在发展经济中持续改善民生,让贫困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不断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当前是第一页
责任编辑: 作者:余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