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油茶果成熟的时节,在安徽潜山槎水镇波罗油茶合作社基地里,村民们正在采摘油茶果。看着挂满枝头青黄色的果子,基地负责人仰玉生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已经采摘了5万斤鲜果,每斤能卖到1.8元。”仰玉生说。 仰玉生介绍,波罗油茶合作社租赁了附近村民300亩山场,付给租金外,同时常年吸纳贫困户务工,还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引导当地群众种植油茶,带动24户贫困户增收。
近年来,潜山市槎水镇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挖掘当地富硒、富锌、富负氧离子资源,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镇退耕还林面积达5771亩,现有林地17.7万亩、生态公益林56398亩、木材蓄积量37多万m³,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3.2%,被评为安徽省“生态乡镇”“避暑旅游目的地”。该镇选聘有212名护林员,9个贫困村都开发有生态公益岗位,生态扶贫带动1192名贫困群众脱贫。许多村都成立了合作社,生态旅游、林果采摘、林产品直销、林业用工等带动贫困户增收。
潜山市槎水天方慢生活庄园是一家集休闲、餐饮、住宿、茶产业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基地,每年吸纳20多名贫困劳动力在基地和民宿里务工。贫困户王云高住在慢庄旁边,这些年他和老伴农闲时节都在慢庄基地务工,做些剪枝、除草等农活,每年均可获得8000元以上收入。
“我喜欢在慢庄干活,离家近,也方便。我年纪大了,就干一些简单的活,除除草、采采茶,在这边挣钱帮到家里挺多的。“仰金苗边说边除着草,她从2017年到慢庄务工,一年的收入能挣到2万元,这在以前是仰金苗不敢想象的,66岁的她因为家里劳动力少,之前被列入贫困户。在慢庄务工两年后,于2019年脱贫。
慢庄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形式,统一收购加工、统一销售,带动茶叶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有力带动了乐明村及周边茶叶产业发展,初步形成了“产、供、销”融合发展的经营实体,与贫困户实行订单生产,以高于市场价2元/斤的价格收购贫困户鲜草,每年带动周边贫困户增收10多万元。
槎水镇除了茶叶、油茶产业外,蚕桑、瓜蒌、香榧、有机蔬菜等特色产业发展体系也已逐渐成型。该镇致力于把农特产业扶贫打造成优势产业、美丽产业和富民产业,为脱贫攻坚筑基添力。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槎水镇大力发展农特产业,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之时,已经迈开了乡村振兴的前进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