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村位于黄泥镇东北部,北与黄铺镇接壤,东与王河镇相连,属圩畈地区,现有村民组24个,总人口3028人,总户数714户,劳动力1800人,常年外出务工经商960余人。 长久以来,如何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丰盈为民服务的“钱袋子”,找准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新路一直是萦绕在村两委心头的重点和难点。2017年之前,由于村面积小,资源有限,虽尝试过引进中药材种植产业、思考过水产养殖行业,但均因自然条件不符、缺乏技术支持、产品附加值低等因素而被迫放弃,金湖村所有40亩集体土地、50亩集体水面的1万元承包金则一直以来成了村里仅有的集体经济收入。近几年,随着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两委也重新燃起斗志,在总结过往经验得失的基础上坚定走依靠群众、服务群众、造福群众的以人民为中心的集体经济发展道路,在决胜脱贫攻坚基础上向着整村全面振兴迈出了坚实步伐,短短3年时间实现了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1万元到30万元的大幅提升。
坚定依靠群众 “万事开头难,发展村集体经济走什么路子是关键,发展对了发展好了群众自然会拥护,如何发展也必须依靠群众。”这是村总支书记韩专胜的一段肺腑之言,在总结过往失败教训时他有着深切的体会,“人均一亩三分地、户均不过十亩田,这是农村土地资源的现实条件,在没有成功的身边案例,而组织群众放弃原有水稻种植改种中药材,选择附加值低的传统水产养殖又难以形成规模,暂且不论自然条件适不适合,技术支持够不够,面对未知群众难免心里担忧,会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在谋出路上村两委一班人充分结合区域实际,广泛深入村组农户、拜访乡贤能人、在充分意识到粮食等基础性产业重要性和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现实背景与区域内农业综合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下,村两委提出了建立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合作社的想法,这一提议迅速得到了全村党员和村民代表的一致赞同,也赢得了基层群众的广泛支持,往哪走的关键问题就这样确定了;“水稻收割转运和无人机喷洒的机械化操作目前村里比较紧缺”,在摸清辖区全部农业机械设备的同时村两委充分采纳农户建议,决定采购收割机等三种类型设备填补市场空缺,在综合建立好合作社管理制度、经营机制、技能培训机制等制度后,一份极具基层可行性和操作性的项目可研报告拿了出来,村两委也顺利争取到了上级集体经济发展扶持项目;村里建立集体所有的农业服务合作社的消息传开后,广大党员和群众纷纷要求村里承接自家承包土地水稻的喷洒、收割、转运业务,“请外地的设备当然没有自家的合作社让人放心呐”,这是村民的心声,订单和业务一下子就充盈了起来,新生的合作社一下子便忙碌了起来,正是选择坚定的依靠群众,集体经济谋出路、定框架、拓市场才显得那么水到渠成般顺利。
坚定服务群众 “群众拥护我们,我们就要想着怎么服务群众,集体经济发展也要把服务群众贯穿到里面。”正是来自村民们的集思广益,合作社的业务经营范畴也全部立足于广大农户的生产服务需求,合作社承接区域及邻近村业务相较于过往从外地聘请机械设备不仅为村民节省了开支还有效规避了由于不熟悉人情地貌带来的矛盾纠纷,除此之外,村两委和合作社还约定,对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统一标准的折扣优惠,尽最大可能压缩贫困群众的家庭支出;组成合作社设备操作和业务对接的都是金湖村的年轻党员和有为青年,他们下田时是合作社的服务骨干,褪去泥泞的衣衫他们又是党组织的先锋模范,在留守老人、留守儿童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穿梭田间的“生产队”可随时变成“服务队”,在必要时刻,“生产队”和“服务队”可以瞬间转化,在新时代文明实践过程中,他们又组成了“宣讲队”,宣传理论、答疑解惑、引领风尚也是他们的必备本领。群众选择他们皆因暖心的积攒和放心的信任,而他们服务群众是乡土的深情和身肩的责任。
坚定造福群众 “现在我们的日子比以前更好了,水泥路都通到了家门口,像这么舒适的文明实践站和老年人活动中心以前都没曾想过,这里每天都有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如今,在老年人活动中心的留守老人们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村里建立了互助基金,在遇到大病除了医保报销之外,或者谁家遇到大麻烦了,互助基金会是村集体最后的兜底保障”,书记韩专胜坚定的语气流露着执着的信念,正是由于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正确路子才有了集体收入的快速增长,有了收入就可以有更多的抓手来造福群众了,今年底,投资30多万的金湖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老年人活动中心整合迁址完成,村民们又多了一处休闲、娱乐、学习的好去处。“明年,我们合作社计划在前期78万元投入的基础上再增加30万采购设备,持续加强操作技能培训,将业务范畴囊括至农业生产全流程,预计明年经营性收入将突破50万元。”两委干部们对来年的计划已经胸有成竹。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金湖村有着真切的体现,也是他们从无到有,将来由弱到强的根本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