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文明网

中共潜山市委宣传部 潜山市文明办  主办

黄泥镇:幸福的味道格外甜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2-29 10:24:25

脱贫攻坚,是最伟大的工程!我作为扶贫队伍中的一员,倍感荣幸。从2017年开始被聘为黄泥镇胜利村扶贫专干已经四个年头了。在这四年时间里,我切身感受到了扶贫政策对贫困群众的温暖,亲历了贫困群众一步步走出贫困的历程,看到了乡村的变化和贫困群众脱贫后一张张灿烂的笑脸。

黄泥镇胜利村是潜山市的偏远村之一,与太湖县小池镇相邻,属半丘陵半圩畈地区,总面积8平方公里,人口3657人,2014年建档立卡时贫困人口132户462人,贫困发生率12.63%。几年前,村内除了唯一到镇上的乡道水泥硬化外,其余道路都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泥巴”路。村民进出十分不便。2016年以前,由于村里无集体经济收入,村委会欠下外债120多万元,是个名副其实的贫困边缘村。

 

要摆脱贫困,离不开党的好政策

 

从古至今,没有哪一个朝代把解决贫困当成一个目标去完成。然而,在党的领导下,在最基层,我们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除了 “两不愁、三保障”的基本生活条件下,还能享受到健康、教育、饮水、住房、就业、金融、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扶贫政策;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群体、没有子女的老人,有低保、五保等兜底政策帮扶,残疾人还可以享受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针对其他贫困群众,政策上给予他们免费技能培训、贴息小额信贷、开发公益岗位、招聘推荐就业、外出务工交通补贴和生活补贴等各种帮扶。2016年,我们胜利村在上级党委政府支持下,投入扶贫资金110多万元,建设了一个年发电量140千瓦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年收入达到了10万余元,有47户贫困户享受到了光伏产业分红,也解决了部分贫困劳动力就业问题。

 图片1.png

2017年,胜利村争取到了国家扶贫资金100万元帮助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我们利用村集体水库、山场资源发展水产养殖、种植油茶和花卉苗木,三年间,不但还清了过往欠下的所有债务,还有了结余,如今集体经济收入还在不断的增长;与此同时,村内基础设施建设也突飞猛进,特别是交通方面,2016年以来,5年间共投入扶贫资金近2000万元,帮助完成道路扩面延伸工程40多公里,使硬化道路达到了户户通的效果。路修好了,不仅方便了群众出行,也反向促进了经济发展,村民的居住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基层群众茶余饭后常说道:“现在我们出行方便多了,环境也好了,绿化也多了,路灯也亮了,蚊子苍蝇也少了,感觉越来越幸福了”。

 

要摆脱贫困,离不开党的好干部

 

我们村先后有各级干部30多人常年参与脱贫攻坚帮扶工作。他们经常入户调查民情,了解民意,解决民困,有力地保证了各项扶贫政策的顺利实施。

“党的扶贫政策真的好,这些年我家在产业扶贫、光伏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等系列扶贫政策的帮扶下,经济条件逐步好了起来。今年,我在家种田、养殖、干环卫等收入有8万多元,儿子在湖州服装厂务工收入也一年比一年多,虽然是累了点,但是暖心。我家的变化得益于党的好政策,离不开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的关心帮助。我由衷感谢!我会继续努力,努力靠自己的双手过上好日子,不给政府拖后腿,不给政府添负担”。这是2019年底我在新桥组贫困户黄方应家核算人均纯收入时他的一段话。黄方应的妻子余桃根十年前因精神疾病突发,离家出走两年多,后被河北省石家庄市救助站收留。当时,正值隆冬,由于衣衫单簿,在野外挨冻多日,被救助站发现时,全身已冻僵变色,后经医院确诊双下肢已坏死,只得截肢,妻子从此丧失了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黄方应也因此背下了沉重的债务,因为要照顾妻子,他不能外出务工,只得就近打点零工,成了村里典型的低收入户。

2014年,黄方应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镇村帮扶干部多次入户走访,帮助申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告诉他不要心灰意冷,要树立脱贫信心。村里为他制订了精准脱贫方案,2016年,黄方应获得了4万元的小额信贷贴息贷款,扶贫工作队帮助他在周边流转土地一百多亩用来种植水稻、油菜,此外还帮助购买了两头母猪,在家搞起了种养殖业。村里还安排他进入了环卫公司担任环卫工人,在生活陷入困境时,黄方应没有丧失信心,没有被家庭的变故压倒。在政策支持下,在帮扶干部的关心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黄方应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2019年,他被评为了“脱贫之星”,成为全镇贫困户学习的榜样。

图片2.png

2018年脱贫的学堂组贫困户姚得熬,致富不忘感恩,2019年他个人出资将本村程堰、劲松、雷畈、学堂等村民组通往集镇的约1.1公里硬化道路安装了路灯,这年中秋节,他还个人购买慰问品,慰问了胜利、前进两村20多位五保老人。姚得熬以前是胜利村有名的“堕落”户,他无妻无儿无女,独自一人,除岁月在脸上留下的沧桑之外,他生活过的“悠闲自在”,锅台搭在脚背上,整天游手好闲,从不下地干活,整日蹬茶馆打牌,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用他的话说“有时手气好还能赢点生活费”,看到左邻右舍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思想上就背起了包袱,对社会不满、认为天理不公。2014年,姚得熬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从先扶志入手,经常深入姚得熬家中与其促膝谈心,送政策、送服务,并帮助他排忧解难,积极寻找闪光点,帮助他克服“等、靠、要”的惰性思维,有效改变了“不会脱贫、脱不了贫”的落后观念,解决了其内生动力不足的能力短板问题。经过帮扶干部的正确引导,他脱贫致富信心倍增,姚得熬思想观念有了转变后,不但改掉了坐茶馆打牌的陋习,还主动配合帮扶干部,认真落实帮扶措施,2017年,在村两委的帮助下,他申请了扶贫小额信贷,利用自家屋后的一片竹园搞起了林下养鸡,当年分两批养鸡1000多只,获纯利11000多元,大幅增加了家庭收入,初步偿到了甜头,脱贫致富一下子有了盼头。2018年,村两委帮助他申请了危房改造政策,为他解决了住房后顾之忧,并帮助申请落实了护林员岗位。“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扶贫好政策!感谢扶贫好干部!没有你们,我仍然是没人管的惰汉,哪里还能致富!”姚得熬乐的合不拢嘴,幸福挂在脸上。

张岭组贫困户张世中是2018年识别的贫困户,在被识别为贫困户之前,一家四口过着不富裕但也吃穿无忧的生活,家中充满了欢乐。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17年底的一起事故给这个欢乐的家庭带来了沉重打击,张世中在工地务工时因意外摔伤导致残疾,丧失劳动能力和自理能力,家里的顶梁柱就这样塌了。为了治病,不但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更使家中债台高筑,加上老母亲长期受慢性病困扰需要照顾,儿子考上大学,各项支出繁重且无经济收入来源,家庭生活举步维艰。病魔无情人有情,扶贫春风暖人心,就在一家人不知所措的时候,镇村干部在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通过精准识别,找准致贫原因,精准施策开展帮扶,随着各项帮扶措施接踵而至,家庭生活也出现了转机,驻村工作队先后帮助其科学制定脱贫计划和“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为其申请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帮助申请居家就业岗位、争取医疗扶持、代缴新农合、申请教育扶贫贫困大学生补贴、定期组织卫生室帮助健康检查,张岭村民组还免租金为他提供水面10亩用于发展渔业养殖,正是在多方助力下他家生活慢慢好了起来,家中的笑声也渐渐多了起来,今年,张世中家庭全年收入已经达到39680,人均收入达到9920元 ,顺利脱贫。张世中的妻子付春娥说:“感谢各级扶贫工作者的帮助,让我家能顺利脱离贫困,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双手努力,生活会越来越好!”

这样暖心的经历很多很多,在我走村串户,摸排走访贫困户的过程中,他们一声声亲切地招呼:“黄专干,你来啦”,瞬间让我充满了无限的力量。这是对我扶贫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扶贫成效满意的赞许。看到他们一个个脸上充满了灿烂的笑容,我感到无比的幸福,四年间,曾经的徘徊、委屈,无数次的加班熬夜,所有的付出,一切都是值得!

当前是第一页
责任编辑:作者:李佩 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