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文明网

中共潜山市委宣传部 潜山市文明办  主办

第五届安徽省道德模范候选人和 第二届安徽省美德少年候选人公示

来源: 作者:[db:来源]   发布时间:2019-03-07 17:00:00


 

  编者按: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深化“践行核心价值 打造好人安徽”主题实践活动,积极构建群星灿烂与七星共明的先进群体格局,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良好社会风尚,凝聚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强大力量,根据省文明委工作部署,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军区政治部、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等6家单位组织开展了第五届安徽省道德模范和第二届安徽省美德少年评选活动。在广大干部群众踊跃提名、各地各部门积极推荐的基础上,省道德模范和美德少年评选活动组委会确定了56位第五届安徽道德模范候选人和20位第二届安徽道美德少年候选人。

  为广泛征求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意见,省道德模范和美德少年评选活动组委会今天在《安徽日报》《安徽工人日报》《安徽青年报》和安徽文明网、中安在线、安徽青少年网、安徽妇女网等媒体上刊登候选人的事迹,面向社会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在纸质媒体上刊登选票、投票规则,接受群众投票。公示和投票从即日起到2017年7月21 日止。

  (安徽省道德模范和美德少年评选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地址: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省行政中心四楼东480室省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处,邮编:230091;电话: 0551-62609780 ;电子信箱:ahddmf@163.com。)

 

安徽省道德模范和美德少年评选活动组委会办公室

2017年7月6日

 

第五届安徽省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简介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

 

 

  A01王怀芬 女,汉族,1976年8月生,中共党员,淮北市相山区公安分局城南派出所民警。

  王怀芬2000年参加公安工作,2003年调到春秋社区做社区民警。当社区民警14年来,她与群众朝夕相处,工作中摸索出的“四勤”(勤走、勤问、勤思、勤记)、“五心”(真心、热心、细心、耐心、责任心)、“六多”(多参加、多融入、多办事、多沟通、多关心、多理解)“四五六”工作法;她记满26本110多万字的民情日记,巡逻走访总行程40000公里,社区群众安全感达90.2%、群众满意度达100%,用一颗炽热真诚的心架起与辖区群众的连心桥,结下了深厚的鱼水情。

  为尽快让居民熟悉自己,王怀芬自制5000多张“警民联系卡”发放到居民手里,主动沟通,为居民排忧解难,10多年下来,“有困难找王怀芬”成了社区居民的口头禅。为探索“移动互联网+社区”微警务,她建立“春秋连心桥”微信群,收集社情民意、案侦信息,为居民提供“微宣传”、“微服务”,把群众的投诉、矛盾纠纷分类汇总,精准投递给相关部门,实现矛盾纠纷快速联动解决。

  王怀芬获评“中国好人”、全国公安系统“爱民模范”、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首批优秀五星级志愿者、全国派出所好民警、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和“五一巾帼标兵”等荣誉称号。

 

 

  A02孙以侨 男,汉族,1973年10月生,中共党员,淮南市毛集实验区毛集镇毛集社区居委会主任。

  修桥铺路、架线装灯、捐资助学……孙以侨8年坚持做公益,个人累计出资超过450万元,造福乡梓四邻。他每年对毛集实验区考上大学的孩子给予鼓励,同时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他成立“孙以侨志愿者服务队”,吸纳志同道合的朋友、同事30人,一起为社会贡献力量,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2010年,为方便群众出行和孩子们上学,孙以侨和爱人商议,从积蓄中拿出20万元,为年久失修的安居巷修建了一条8米宽160米长的水泥路,并安装路灯,彻底解决了居民出行难题。毛集老城区有4条小街小巷,一到晚上都是黑灯瞎火,群众出行不便。孙以侨了解情况后,义务出资28万元为老街修建2条道路;出资50万元,在实验小学等8条街巷架设电缆6900米,安装路灯380盏,并默默地承担了每年13万元的电费和维修费用。近几年,孙以侨响应号召,回到家乡成立了两家公司,带动120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共同致富。他诚信纳税,成为当地的纳税大户。孙以侨连续6年慰问毛集实验区消防官兵,给子弟兵们送去亲人般的问候。

  孙以侨获评“中国好人”“安徽好人”、优秀江淮志愿者、淮南市道德模范、“淮南好人”等荣誉称号。

 

 

  A03陈贤、曹旭夫妇 陈贤,女,汉族, 1972年8月生,滁州市定远县人,安徽天定律师事务所律师;曹旭,男,汉族,1971年9月生,滁州市定远县人,安徽天定律师事务所律师。

  2014年,陈贤报名参加“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成为安徽省首位援藏女律师。三年多来,陈贤先后辗转西藏、内蒙古、新疆等祖国边疆条件最艰苦的地区,让法治阳光照进每一位少数民族同胞的心中。在陈贤的感召下,丈夫曹旭义无返顾地追随妻子的脚步,成为“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全国唯一“夫妻志愿者”。

  2014年7月,陈贤参加“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成为安徽首位援藏女律师。三年来,她的足迹遍布西藏、内蒙古、新疆,受理办结法律援助案件200余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00余万元,开展法治宣传、法治讲座220多场次,解答群众法律咨询2300多人次。2015年,曹旭加入到“1+1”志愿援助律师行列,与妻子一起来到内蒙古,一年后又双双奔赴新疆。他们开展普法宣传、帮助农民工讨薪、维护困难群众合法利益,让公平正义根植于更多人心中。近日,陈贤第四次申请参加“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

  陈贤、曹旭获评“1+1”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优秀律师、CCTV2016年度法治人物和“心动安徽·最美人物”等荣誉称号。2016年,陈贤获评“中国好人”。

 

 

  A04陈显耀 男,汉族,1982年10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六安市霍邱县周集镇燎西村村民。

  陈显耀自18岁开始,坚持无偿献血17年,累计献血13000毫升,直至身患癌症,无血再献!在他病重后期,他将社会各界的爱心捐款转赠给身患尿毒症的霍邱师范学校一名学生。2017年5月29日,年仅35岁的陈显耀离世,无偿捐献出眼角膜和遗体。

  2016年,陈显耀罹患恶性骨肉瘤,先后进行了髋关节置换和截肢,又进行几次化疗,前后花去20多万元。陈显耀的病情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央、省市媒体纷纷报道,市、县有关部门组织捐款,陈显耀却不愿接受,坚持把捐款退回或转捐给需要资助的人。在陈显耀家中,他的14本无偿献血证、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和银奖证书如火焰一般温暖着我们。他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却在自己生命垂危之时不愿接受资助。2017年4月27日上午,一位年届六旬的老人用颤抖的双手把11600元现金郑重递交到患有严重肾病的霍邱师范一名学生的手中。“我儿子陈显耀身体差,不能来,这是他的一份心愿。孩子,希望你早日康复!”。

  陈显耀获评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和银奖、“安徽好人”提名、“六安好人”等荣誉称号。

 

 

  A05俞细文 男,汉族,1985年9月生,中共党员,火箭军96812部队69分队班长。

  入伍13年来,他积极参加各类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无偿献血近7000毫升,并将日常省下来的钱用于关爱留守儿童和贫困家庭,以实际行动诠释“好人”的含义。

  俞细文是个热心肠,生在农村的他,家境并不富裕。2013年俞细文牵头组建“兵心连童心”爱心团队,将国防励志教育、队列训练、整理内务等内容融入扶贫帮困。4年来,在俞细文的带动下,来自40多支部队的官兵、3所军地院校师生和社会志愿服务者近500人加入爱心团队。俞细文和他的团队还常态开展“携手校园行、共筑读书梦”、“爱心筑梦革命老区行”等学雷锋活动,累计行程6万余公里,走访慰问安徽、贵州、西藏等6省(区)11县20多所学校,建立10多个爱心书屋,捐赠课外书籍4600余册,各类文具、体育用品6000余件,购买衣物230余套,为630多名学生送去温暖和帮助。

  俞细文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优秀士官,荣立三等功2次,获评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安徽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安徽好人”、黄山道德模范、“黄山好人”等荣誉称号。

 

 

  A06昝桂全 女,汉族,1962年10月生,中共党员,蚌埠市新东方驾驶培训学校校长。

  昝桂全是一个残疾人,但凭借坚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信心,在历经挫折和失败后,开创了自己的事业。2010年4月1日,公安部111号令出台,右下肢、双下肢残疾人可以驾驶规定型号的机动车。昝桂全主动揽下残疾人驾驶员培训工作,成立安徽省蚌埠市新东方驾驶培训公司,几年来累计帮助300余名残疾人取得了机动车驾驶证照,成功为20余名残疾人解决了就业难题。

  昝桂全事业有成后,主动回报社会,投身公益事业,为残疾人事业发展鞠躬尽瘁。2010年4月,玉树地震,昝桂全找到市残联,将10余万元捐款捐给玉树灾区。2012年以来,昝桂全始终关注蚌埠市特教学校的残疾孩子群体,连续四年带领公司员工看望慰问残疾孩子,举办各种联谊活动,并先后为该校捐款、捐物达30多万元。2016年,昝桂全为蚌埠市、区、镇有关残疾人管理部门和贫困残疾人累计捐款近10万元。

  昝桂全获评“中国好人”、“全省自强模范”、全省道路运输行业“十大感动人物”等荣誉称号。

 

 

  A07徐明峰 男,汉族,1962年12月生,滁州天长市人,扬州邗江爱心壹加壹食品厂厂长。

  徐明峰用22年时间救助收养了69名孤贫残疾孩子;用10年时间走遍天长市所有的养老院,视老人为父母;带领天秦小贷公司团队帮助20名大学生创业,累计让利300多万元,为地方贡献税收3000万元。央视专题片《富裕的穷人》用27分钟报道他的事迹。

  1985年,徐明峰退伍后,在扬州蹬三轮车、摆地摊、卖麻油,起早贪黑、诚实守信、用心经营,挣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995年起,徐明峰组织了一个10来人的团队与贫困山区结对帮扶。据不完全统计,徐明峰从1995年到2017年共计22年里,帮助、救助、收养了69名孤、贫、残疾孩子,被中央、省内外各级媒体盛赞为“69个孩子的爸”。他跑遍了天长市15个敬老院,见到每一位百岁老人都问寒问暖,关怀无微不至。2009年10月8日,央视专题片《富裕的穷人》报道了他的感人事迹。2013年,他创立天秦小贷公司,金融产品成为“慈善品”,帮助创业大学生圆梦、助力50多家小微企业渡难关,按照道德信贷政策累计投贷款2.6亿元,让利300多万元。在徐明峰的带动下,天长商会、儒商商会、大学生社团等纷纷加入徐明峰牵头的社会帮扶、公益活动中来。

  徐明峰获评中国“爱心榜样”、中华爱国慈善家、全国个体劳动者先进个人、“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

 

 

  A08殷美明 女,汉族,1982年5月生,宣城宁国市红十字志愿者。

  2008年汶川地震,殷美明拿出家里仅剩的300元钱捐给灾区;2009年先后成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2013年起,她自费为云南贫困留守儿童募集、邮寄衣物,仅2015年、2016年就收寄物品14500公斤,邮费52800元。年均志愿服务时长2000多小时。

  殷美明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却18年如一日从事公益事业。2008年汶川地震后,拿出家里仅剩的三百元钱捐给灾区。2011年工资只有八百元一个月的她,给一个患重病的江苏女孩寄去了三百元。2013年9月,殷美明递交了红十字志愿者登记表,瘦弱的她为了能献血逼着自己去“增肥”,当成功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时,她笑得一脸阳光;当获得遗体(器官)捐献荣誉证书时,她激动得热泪盈眶。“我的梦想就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别人、回报社会,而红十字志愿服务给了我这个机会,让我离梦想很近。我特别开心!”殷美明如是说道。从事志愿服务工作4年来,她始终秉承“不仅要做,而且要做好”的理念,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和带动身边更多的人投身公益事业。

  殷美明先后获评“安徽好人”、安徽省年度十佳志愿者、安徽省优秀巾帼志愿者、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全国“四个100”最美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A09黄勇 男,汉族,1980年1月生,安庆市潜山县梅城镇黄勇电商服务站站长。

  黄勇从小身患血友病,下肢残疾,但他没有向命运低头,借助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开起了自己的网店,通过不断努力,不仅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同时还帮助像他一样的残疾人创业。在他的帮助下,许多残疾人也实现了创业梦,走上了幸福的脱贫之路。

  黄勇出生于一个普通居民家庭,5岁时被确诊患有血友病。父母带着他四处求医,但无济于事,肌肉萎缩,骨骼变形,以致无法行走。为了给他治病,家里背上了20多万元的沉重债务。虽然身体残疾,但他坚强自信。在多方帮助下,黄勇租店面开个小店,一年辛苦打拼,赚得几千元。第二年租金上涨,农资市场严重萎缩,生意惨淡,他不得不关店止损。2008年5月17日,黄勇开了一个网店,经过不懈努力和热忱服务,9年间,网店销售额由2008年的20万元,迅速增长到2015年的300余万元。创业成功后,他热心帮助其他病友创业。蚌埠市怀远县河溜镇两个病友兄弟,在他的帮助下,网店有了较大起色,如今兄弟俩还购置了一部新能源汽车。

  黄勇获评首届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安徽省劳动模范、安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

 

 

  A10路政 女,汉族,1988年9月生,中共党员,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

  11年来,路政累计志愿服务11200小时,参加国内外大型赛会服务几十场,培训志愿者7200余人次,组织“文化扶贫”成立支教讲师团为64000人次留守儿童支教1280课时,组织“精神扶贫”为3000多留守儿童开展情感陪护30多场,参加文化宣传活动100余场服务观众34000余人次。

  2006年进入大学以来,路政把课余时间投身到青年志愿者行动中。2008年她自费前往北京、上海等地参加礼仪培训,由一名礼仪服务志愿者成长为小有名气的礼仪志愿服务培训老师,累计培训志愿者7200余人次。2011年起,她每个周末都在乡镇村小开展情感陪护志愿服务活动,被称为留守儿童“代理妈妈”。目前已有20多支公益服务队1000余人复制开展,把讲讲话、拍拍照变成了难舍难分的亲情陪伴。她策划80多场“成长在颍淮—儿童自我安全防护教育”活动,让7600名留守儿童掌握了一定的防性侵、防拐骗、防校园暴力、防水火电、交通安全、灾害逃生等自护自救知识。

  路政获评上海世博会阜阳形象大使、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优秀青年志愿者先进个人、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安徽好人”、感动江淮志愿服务优秀典型等荣誉称号。

 

见义勇为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

 

 

  B01马震 男,汉族, 1976年3月生,中共党员,宿州市灵璧县朱集乡人,现为62370部队正营级助理员。

  面对落入冰窟的一对父子,马震临危不惧,奋不顾身,机智救人,使落水父子转危为安,并婉拒感谢。

  2017年1月7日,在北京市北坞公园散步的马震听闻群众呼救后,果断拔出移栽大树的支撑木做工具,朝着喊救命的方向冲去,同时大声呼喊帮助。当冲到公园湖边时,看见湖中心破裂了一个冰窟窿,一名男子和一个小孩正在水中挣扎。他在旁边又拔下一根支撑木,冒着冰面随时大面积破裂的危险朝湖中心踱步前行,把木棍滑到了男子面前,为落水男子提供帮助。他的机智给营救争取了时间,湖边施工的工人找来大捆电缆扔了过来,马震拖着电缆的一头抛向冰窟,此时男子的手已经冻得握不住电缆,便叫男子用牙咬住,缠绕手臂,套住上肢,最后成功将落入冰窟的父子救出。马震热心家乡公益事业,3月23日,马震来到母校灵璧县朱集中学,将个人出资制作的480套校服送给朱集中学和固城小学的留守儿童。

  马震获评“中国好人”、“安徽好人”等荣誉称号,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B02冯根银 男,汉族,1955年2月生,淮南市八公山区山王镇胜利小区居民。

  从小喜爱游泳的冯根银,13岁起就勇救溺水者,退休后的每个夏天仍然坚持去水库边看护,成了“义务救生员”。重病重获新生后,他立誓要用“第二次生命”来挽救更多的生命。从13岁到现在,49年间,他先后救起30条人命,曾婉拒过10万元感谢金。

  冯根银家门口有一个南塘水库,游泳爱好者趋之若鹜,溺水事件也时有发生。为了能及时救人,2005年退休后的每个夏天,他几乎天天下午去水库边看护,发现想要游泳的人就及时劝阻,实在劝阻不了就紧紧盯住,防止溺水事件发生,成了“义务救生员”。2008年,他被查出患有肾上腺肿瘤,在“鬼门关”走了一遭,重获新生的他坚定了一个信念:既然自己有了“第二次生命”,就要去尽力挽救更多的生命。如今他仍坚持义务巡守水库。2013年7月,一位受救者为感谢冯根银的救命之恩,送给他十万元,被他婉言谢绝了。

  冯根银获评“安徽好人”、淮南市道德模范、“淮南好人”等荣誉称号。

 

 

  B03李成杰 男,汉族,1939年8月生,淮北市濉溪县四铺镇界洪村村民。

  2014年,李成杰发现一个两岁大的男童落入机井中,当时已年过七旬的他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独自抓住绳子一头滑入狭小井中用尽全力救出男童。终因体力透支,刚出井口便晕倒在地,右手也被井里的水泥管刮伤鲜血淋漓。

  2014年3月16日下午1点多钟,濉溪县四铺镇界洪村一个两岁大的男童不慎掉进30多米深的机井。听到呼喊声的李成杰迅速赶往现场,将随身携带的绳索一头系在树上后,两手抓住绳子另一头向井下滑。井口狭小,他只能将身子紧贴井壁慢慢往下滑。当水漫到胸脯时,他一手抱住即将下沉的孩子,一手紧紧抓住绳子。此时的井水冰冷刺骨,加上浸水的棉衣异常沉重,年过七旬的李成杰早已筋疲力尽,但他咬牙坚持。十多分钟后,村民们闻讯赶来。李成杰把绳子绕在右胳膊上,叫大伙用劲向上拉。抱着孩子,再加上泡湿的衣服,至少有170多斤,所有的重量全部压在了右手臂。他两眼紧闭,咬紧牙,大约一分钟过后,两人接近井口。因为体力透支,李成杰刚出井口,只觉眼前一黑,晕倒在地,老人的右手臂被井里废旧的水泥管刮得鲜血淋漓。因为救得及时,孩子无大碍。

  李成杰获评“中国好人”“安徽好人”等荣誉称号。

 

 

  B04何九春 男,汉族,1996年6月生,被追认为中共党员,生前系合肥市肥西县丰乐镇人、安徽涉外经济职业学院工程系2014级机械制造专业学生。

  面对他人跳湖轻生,生命危急时刻,19岁的大学生何九春纵身跃入冰冷湖中救人,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将危险留给了自己,何九春身上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崇高社会责任感和高尚品德,给寒冷的初冬增添了无限的暖意。

  2015年11月19日下午,何九春和女友在合肥经开区翡翠湖边散步时,突然看到一名年轻女子在湖水中不停挣扎。尽管不识水性,何九春还是二话没说,解下绑在桥护栏外侧的救生圈,往身上一套纵身跃入距离桥面约5米高的湖中。正当何九春划到了落水女子身边,并努力将其拉向岸边时,套在何九春身上的救生圈突然破裂,湖中的两人不断挣扎,落水女子死死拽住何九春,再加上长时间泡在冰冷湖中,原本就不识水性的何九春逐渐体力不支。此时,岸上一名男青年跳入水中,把落水女子救上岸,而何九春却沉入了水底。半个小时后,何九春被打捞上岸,送往附近医院急救。令人痛心的是,经过7个多小时的抢救,何九春的生命还是没能挽回,献出了年仅19岁的生命。何九春用生命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了当代青年的道德风范和精神风貌。

  何九春获评“中国好人”“安徽好人”等荣誉称号。

 

 

  B05陈伟 男,汉族,1979年12月生,池州市青阳县个体业主。

  2016年9月21日上午,50多岁的叶大妈在青阳县城青通河洗衣时不慎摔倒落入水中,陈伟衣服都没来得及脱就跳下水,救起已经严重受伤的叶大妈。陈伟分别在2012年、2015年和2016年三次跳入河中救起落水群众。

  陈伟的家住在青阳县青通河畔,经营着一个小小的面馆。2012年秋,在河边钓鱼的陈伟发现一位在河边洗衣服的老太太落入水中。陈伟抛了钓竿,紧紧抓住那位老太太漂浮的一只脚,将老太太拽到了岸上。2015年8月的一天下午,陈伟听到“有人洗衣掉进河里去了”的呼喊,急忙冲到岸边,从护河坡呈垂直的90度的高坡上敏捷地滑了下去,将那位正处在危险关头的女子救上岸来。粗糙的砂石划破了陈伟的裤子,鲜血直流。2016年9月21日上午九点左右,五十多岁的叶大妈在青通河洗衣时不慎跌入水中,情况十分危急,正在面馆里忙碌的陈伟听到呼救声,衣服都没来得及脱就跳进水中救起叶大妈。多年来,他还坚持为慈善活动捐赠,为他人提供暖心的帮助。

  陈伟获评“安徽好人”“池州好人”等荣誉称号。

 

 

  B06周铜江 男,汉族,1973年6月生,铜陵市玉成出租公司驾驶员。

  听到“有人落水”的呼救声,周铜江未加思索,毫不犹豫地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水中。几经周折,终于将落水者成功救起,并在周围群众的帮助下对落水者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挽回了一条鲜活的生命。

  2016年2月16日正月初九上午,人们还沉浸在节日喜庆之中,周铜江像往常一样趁休息时间在秀水河边钓鱼。8时30分左右,他突然听到身后有人大声呼喊:“救人啦,有人落水了。”寻声望去,五六十米开外的岸边几个人乱作一团,距岸边十几米远处的水里有一个黑影在沉浮。他来不及多想,扔下手中的渔具向事发地点跑去,纵身跳入水中,凭借自己良好的水性向落水者游去。河水冰冷刺骨,他第一次施救时,由于落水者不停地挣扎,阻碍了救援。他又转而游向落水者背后,抓住落水者后背的衣服,一手拖拽一手用力向岸边划去。厚重的冬衣浸湿后变得十分沉重,给他的施救增加了难度,更平添了几分危险。他使出全身力气,一点一点地向岸边靠近。最后在岸上群众的帮助下,终于将落水者拖拽到护坡上。被救者此时已眼珠乏白,嘴唇发紫,生命垂危。他在围观群众的帮助下实施急救,三四分钟后,落水者终于恢复了知觉。看到落水者成功得救,他悄然离开。

  周铜江获评安徽省“见义勇为”奖、铜陵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一等奖、“铜陵好人”等荣誉称号。

 

 

  B07曹春雨 男,汉族,1965年12月生,阜阳蓝天救援队队长。

  创立安徽首支民间紧急救援队7年来,曹春雨投入资金100余万元无偿参与多项救援任务。他利用自己发明的装备、积累的经验改变了“挟尸要价、收费打捞”的诟病局面。

  曹春雨是一家机械制造企业的负责人,2010年4月青海玉树地震,他带领自己的儿子和员工,奔赴灾区一线展开救援。同年组建了阜阳蓝天救援队,足迹遍及玉树地震、雅安地震、“东方之星”沉船事故、尼泊尔地震等各类救援现场。为改变、杜绝“挟尸要价”现象,建队初期他就把救援队工作重点放在免费“捞尸”上,几年下来共打捞溺水者近1000人。溺水打捞需要实用有效的救援工具,曹春雨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发明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水域救援装备——老仔钩、老仔竖井救援提升器……让中国在竖井救援和水域打捞领域取得了全面的技术突破和提升。他拒绝多家企业的商业合作邀约,选择自费制作并无偿向全国免费赠送,目前全国90%以上的公益救援队都在使用这些救援设备。阜阳水域救援溺水者中绝大多数是青少年儿童,2012年起,他坚持“防在前、救在后”的工作方针,每年走进中小学校、社区、街道进行防溺水宣传,只要是他宣传过的学校就再未发生一起溺水事件。

  曹春雨获评“中国好人”“安徽好人”等荣誉称号。

 

 

  B08程诚、郁凯 程诚,男,汉族, 1980年1月生,中共党员,亳州市利辛县阚疃学区河南小学教师;郁凯,男,汉族,1979年10月生,亳州市利辛县自来水公司职工。

  程诚和郁凯在散步时,碰到歹徒手持长刀挟持人质,危急关头,两人挺身而出,用棍子和铁锹打落歹徒手中的长刀,成功解救人质。程诚腹部受重伤倒在血泊之中,郁凯手臂受伤,

  2016年9月12日晚,程诚和郁凯在散步途经利辛县市政公司路口时,看到一超市门口一蒙面男子手持长刀挟持一名女子。危急关头,两人挺身而出,程诚随手从旁边饭店门口拿起一把铁锨,郁凯也顺势抄起一根木棍,边报警边向歹徒靠近,瞅机会准备随时与歹徒搏斗。这时,一旁的邻居见状都大声劝行凶者放下刀,吸引他的注意,其中一人骑电瓶车趁歹徒不备,从侧面向歹徒冲去,郁凯在正面手持木棍冲向歹徒,程诚抓住机会从侧面扬起铁锨,将歹徒手中的长刀打落在地。就在程诚、郁凯准备将歹徒制服时,歹徒突然又掏出匕首,疯狂地刺向程诚、郁凯,程诚被刺中腹部倒在血泊中,郁凯手臂受伤。歹徒在刺伤程诚一愣神的功夫,周围群众一拥而上,将歹徒打翻在地。此时,派出所民警及时赶到,将歹徒制服。程诚昏迷三天,后经医院专家全力救治,脱离了生命危险。

  程诚、郁凯获评“中国好人”“安徽好人”等荣誉称号。

 

 

  B09谢光荣 男,汉族,1955年3月生,中共党员,黄山市黄山区甘棠镇民主村富沿村民组村民。

  邻居家不满两周岁的孩子跌入3米多深的山洪中,湍急的山洪将孩子冲往下游。谢光荣不顾自身安危,衣服也来不及脱就直接跳入汹涌的河水中,挽救了孩子的生命,被村民们称赞为见义勇为的好党员。

  谢光荣家门口有一条源出十里山的富沿溪,平时溪水潺潺,但每到汛期河水汹涌。2017年7月1日中午,谢光荣突然听见“轰隆”一声响,出门一看,发现隔壁邻居王某家中不满两周岁的小好(化名)连同学步车一起跌入3米多深的山洪中。小好的父母都不在家中,小好年仅12岁的姐姐被惊吓得手足无措。情急之下,谢光荣急中生智,顺路冲往50多米外下游的103省道桥下迎头拦阻。小好随水势顺流而下,谢光荣伸手去拉,只因水急,孩童幼小,尝试两次都没能拉住。情况危急,谢光荣顾不得许多,勇敢地冲入齐胸深的溪流中心,终于抓住了孩子的胳膊,向岸边慢慢靠近,最终在闻讯而来的村民们帮助下,将小孩救上了岸。

  谢光荣获评“中国好人”“安徽好人”“黄山好人”、黄山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B10褚家国 男,汉族,1963年4月生,中共党员,宿州市埇桥区人。

  褚家国不顾个人安危跳入刺骨的河水中,在体力严重透支的情况下成功营救落水者。由于长时间在冰冷的河水中浸泡,当晚褚家国高血压和静脉曲张复发,危及生命安全,被紧急送医治疗。

  2016年2月27日夜里寒气逼人,褚家国和妻子在沱河沿岸散步时听到有人呼救。循声寻找,隐隐约约看见一人在水中沉浮。见此情形,褚家国一边大喊着:“快来救人!”一边迅速脱掉衣服和鞋子,跳进冰冷刺骨的河水中,全力向落水者游去。冰冷的河水让褚家国连打寒颤,又接连呛了几口水,但他全然不顾这些,迅速调整好身体状态,使出全身力气慢慢地接近落水者。就在落水者即将被河水吞没之时,褚家国用手臂牢牢地固住落水者的身体,拼尽全力游回岸边。落水者得救了,可褚家国却因长时间浸泡冷水中,当晚高血压和静脉曲张复发,危及生命安全,被紧急送到医院。因为抢救及时,褚家国脱离了生命危险,病情也趋于稳定。事后,落水者的父母找到褚家国,想给予丰厚的报酬感谢孩子的救命恩人,被婉言谢绝。

  褚家国获评“中国好人”“安徽好人”“宿州好人”、宿州市道德模范、宿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

 

 

  C01朱同柏 男,汉族,1950年8月生,合肥巢湖市巢南林场退休造林护林工。

  作为一名林场工人,38载,栽种树木3000多亩、36万株,累计巡山38万公里;退休后,他又因心中热爱的“那片绿”,继续留在林场发挥余热。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提出要消灭荒山,朱同柏时任林场生产队长,他带着妻子和年幼的孩子以及三十多个职工在大山上一干就是一个春秋。有一次他右脚踩空从山头滚到山下,右腿落下病根。经过两年奋战,3000亩大山冈终于披上了绿装。那时候,林场林木常遭不法人员偷盗,为了保护国家林业,朱同柏带领队员日夜轮流巡查,有一次还被盗林者打伤。朱同柏说:“只要我一心为公,无私就无畏。”有一年,林木出现大面积松毛虫病害,他和工友们每人肩挑150斤666粉,运送到300米高的山腰上治虫,因为666粉含有剧毒,他和很多工友出现中毒症状。1995年,受大环境影响,巢南林场连续9个月发不出工资,不少工人纷纷离开林场。但是,朱同柏却始终坚守,他说:“如果我们都走了,这些林木谁来管?”正是这绿色情怀和“愚公”精神,朱同柏在大山深林坚守了38个春秋。如今,退休的他还在那片绿色树林奉献自己的余热。

  朱同柏获评“中国好人”“合肥市十大诚信好人标兵” 等荣誉称号。

 

 

  C02李彦、陈红夫妇 李彦,男,1966年6月生,中共党员,宿州市禁毒防艾公益宣传中心放映员;陈红,女,1964年5月生,宿州市禁毒防艾公益宣传中心放映员。

  既没有固定职业也没有稳定收入,李彦、陈红夫妇却执着于放电影这个行当,一干就是37年。30多年来,他们风里来雨里去,为城乡千家万户输送欢声笑语的同时,也为禁毒、防艾、科普等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洒下了一路汗水,被称为“禁毒夫妻”。

  李彦、陈红因电影结缘,他们用实际行动守护着放电影这份并不起眼的事业。自2000年开始,他们经常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工地、学校,义务为群众免费放映禁毒、防艾、防灾等题材的影片。至2016年底,李彦全家为公益性禁毒宣传投入上百万元,足迹遍布全国17个省136个市、县、区,放映禁毒宣传影片570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600余万份,受教育群众700余万人。在放映之余,夫妇与当地政府中心工作结合,自费制作宣传资料开展惠民政策、科普知识、计生保健、移风易俗、知法用法、文明创建、秸秆禁烧等方面的内容。如今,儿子李欣、女儿李丹也加入到禁毒志愿者队伍中,成为名副其实的“禁毒家庭”。他们夫妻二人注册成立的宿州市禁毒防艾公益宣传中心志愿者已达百余人。2015年6月,李彦受邀参加全国禁毒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并在人民大会堂作先进个人事迹报告。

  李彦获评2005年全国优秀农村电影放映员、全国禁毒优秀先进个人、第三届全国十大民间禁毒人士、“中国好人”、安徽省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C03李济仁 男,汉族,1931年1月生,中共党员,黄山市歙县人,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终身教授。

  李济仁自小立志为国为民悬壶济世,主持新安医家治疗多项课题,学术专著14部,学术论文100多篇,获省部级科研奖励5项,参编高等学校规划教材,是新安医学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关键代表人物。他秉承“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自强精进,厚德中和”家规家训,子女在中医药领域各有建树,培养指导一批研究生为“张一帖”世医传人。

  在李济仁青少年时期,长兄不幸夭折,自己身患疟疾,又看到家乡父老在战乱中深受病患之苦,读了几年私塾的他萌生了学习医术、济世救人的想法。随后,他拜在新安名医张根桂门下,用60多年时间,从乡野郎中成长为国医大师,精擅内、妇科疑难杂症,尤擅痹病、痿病等顽疾治疗。他突破家传囿规,不仅将祖传的“张一帖”秘方捐给国家,还培养指导了一批研究生作为“张一帖”世医传人。

  李济仁获评全国首批国医大师、首批全国500名老中医、首批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中国好人”、“心动安徽·最美人物”等荣誉称号。

 

 

  C04杨爱平 女,汉族,1952年6月生,亳州市蒙城县乐土镇乔圩村村民。

  丈夫因车祸丧生,杨爱平独自拉扯两个儿子长大成人。大儿子患尿毒症,她割肾救子,但两年后大儿子还是离开了人世。面对整日以泪洗面的儿媳和两个不谙世事的孙女,她真心劝慰儿媳改嫁,悉心抚养两个孙女,辛勤劳动替亡儿偿还30万元欠债。

  1984年,31岁的杨爱平嫁给了乐土镇乔圩村的退伍军人乔长松。1995年丈夫突遇车祸去世,为了孩子不受委屈,她拒绝好心人的劝说,坚决不改嫁,默默守护这个残缺但充满希望的家。2003年大儿子乔蒙蒙结婚生子,杨爱平感觉生活又有了奔头。但好景不长,2005年秋天,乔蒙蒙被确诊为尿毒症。为了给儿子治病,她花光了家中有限的积蓄,并向亲戚邻居借了30万元的外债。为省下高昂的肾源费用,她不顾儿子和亲友反对坚持割肾救子。然而,乔蒙蒙并没有如妈妈所愿,2007年9月,他带着母亲的一颗肾脏永远离开了人世。一年后,儿媳改嫁,杨爱平又主动担负起抚养两个孙女的任务。杨爱平家有12亩地,耕地、播种、管理、收获,全靠她一个人侍弄。2014年底,杨爱平已替逝去的儿子还债20多万元。2016年,在爱心人士解囊相助下,杨爱平提前还清了所有欠账。

  杨爱平获评“中国好人”“安徽好人”“心动安徽·最美人物”荣誉称号。

 

 

  C05汪秀云 女,汉族,1953年4月生,安庆桐城市新渡镇老梅村村民。

  儿子欠下债务又遭遇车祸致重度伤残,面对不幸,汪秀云坚守“欠债还钱”朴素道理,勇敢担起家庭重担,一边悉心照料儿子,一边四处筹钱,主动还清儿子欠债7万余元。

  汪秀云的儿子汪某,因自家的彩印包装厂经营不善欠下24550元材料款,2011年被生意伙伴陈某告上法庭。2013年4月,汪某遭遇车祸,身负重伤,造成4级伤残,丧失大部分劳动能力,案件执行陷入僵局。此后,执行法官多次到汪某家中走访调查,却发现情况越来越糟:汪某伤势无明显好转,生活不能自理,妻子带着孩子离家出走,家中经营的工厂也关门停产,汪家一时陷入困境。就在执行法官和申请人陈某觉得执行无望的时候,2015年3月,汪秀云老人经多方打听,主动找到原告陈某,表示要替儿子偿还欠款。为了不让儿子留下欠钱不还的坏名誉,她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将儿子的债务还清。在想方设法卖掉儿子厂里一些旧设备,勉强凑足2万块钱后,她替儿子还了部分欠款。随后,汪秀云老人又靠出租厂房等收入,陆续偿清儿子所借外债,累计7万多元。

  汪秀云获评“中国好人”“安徽好人”安庆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C06张茂 男,汉族,1966年4月生,中共党员,阜阳市阜南县地城镇中心学校校长。

  践行“当一任校长,兴一方教育”的诺言,张茂三次放弃进城工作机会,扎根乡村教育31年,把四所破烂不堪的农村中学打造成了区域教育品牌。他被当地群众称作“当代陶行知”,被教育同行称之为从王家坝走出来的“乡村教育家”。

  师范毕业分配时,张茂放弃在阜南一中任教的机会,毅然回到贫穷落后的家乡担任中学校长,短短几年把一所破烂不堪的农村中学打造成“淮河岸边的一支花”。2006年,张茂到王家坝中心学校任校长,经过改革,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形成了“教风正、学风浓、校风好”的良好局面。2008年,张茂调任地城镇中心学校校长,他倾力打造“好人校园文化”,学校各项工作蓬勃开展,先后受到多项国家、省、市级表彰。2010年12月,张茂因公出了车祸,造成七级伤残,全身多处重伤。手术后还未痊愈的他在病床上坚持工作。2013年做了“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支架置入手术后,身体大不如前,除了多处残疾,还患有严重的糖尿病,但他依然坚守岗位,以校为家。他关心青年教师成长,培养出大批教育新秀。多年来省吃俭用,他先后资助30多位贫困学生和孤儿圆了大学梦。

  张茂获评“中国好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关爱明天普法先行”先进个人、安徽省年度教育人物等荣誉称号。

 

 

  C07陈祥元 男,汉族,1961年12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滁州市全椒县西王镇罗塘村党总支书记。

  55岁的陈祥元因操劳过度,倒在了他始终牵挂的扶贫事业一线。他涉险探隧道清淤通渠、新建光伏发电站、心系贫困户脱贫攻坚,用生命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

  陈祥元严以律己、任劳任怨,向党和人民作出了“让村里每一户每一人早点奔小康”的庄严承诺。“奉献事业兢兢业业三十年,淡泊人生坦坦荡荡六十载”,便是他一生真实写照。2012年天旱,15个村民组的水稻急等水来救。为了引水入村,陈祥元冒着生命危险深入随时可能塌方的隧道勘察,找到淤塞点,组织力量加班加点施工,几天几夜没合眼,直到隧道贯通,把清澈的水引进村民组才回家休息。2015年,为用好上级脱贫资金,陈祥元联系当地企业,以投资入股的方式注资企业,分期收回,降低风险,循环增值,为村里带来第一笔收入。他四处奔走筹措资金,在村里建起光伏发电站。2016年10月12日,罗塘村110千伏光伏发电站正式并网发电,每年为罗塘村带来12万元的收入。2016年11月21日夜,为扶贫事业连续工作几天的的陈祥元因心脏病突发,永远离开了他割舍不下的扶贫事业。

  陈祥元获评“中国好人”“安徽好人”等荣誉称号。

 

 

  C08胡士红 女,汉族,1973年11月生,铜陵市义安区五松镇万鸡山社区居民。

  丈夫因病离世,留下了100余万元的债务,受丈夫临终嘱托,两年来胡士红四处奔波讨要工程款,尽管日子艰辛,她从没有动用过一分钱,坚持将80多万元农民工工资全部结清。

  2015年4月,丈夫徐飞患骨癌离世,留下了体弱多病的父母和尚未成年的孩子,还有80万元的农民工工资和20多万元的外债。“欠农民工的工资一定要付清!”这是丈夫去世时留给胡士红的嘱托。为了信守丈夫生前的承诺,胡士红下定决心:一定要撑住这个家,为丈夫还清债务。丈夫留下的欠款中,有的没有还款日期,有的没有具体数额,其中绝大部分都没有立下欠条,凭着知情人的相互佐证,凭着心头的一本账,胡士红认下了一笔笔欠款。她多次前往阜阳、芜湖等城市讨要丈夫当时所接工程的尾款,每次累得坚持不住时,想想当初的承诺,咬咬牙继续坚持。2016年7月,80多万元的工程款全部讨回,农民工的工资全部结清,实现了丈夫的临终嘱托。如今,胡士红依然有十几万元债没有还,这些钱是当年为垫付农民工工资和为丈夫治病向亲戚朋友借的。为了照顾老人和孩子,她只能打些零工,两年来未买过一件新衣服,除了最基本的生活开销,她将省下的每一分钱都用来还债。

  胡士红获评“中国好人”、“安徽好人”等荣誉称号。

 

 

  C09崔万志 男,汉族,1976年3月生,合肥浩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从残疾人到中国旗袍“十大领军人物”,从农村穷小子到身家上亿的企业家,诚实守信是他一直恪守的座右铭,公司被淘宝网评为“全球网商30强”,带动500多人就业。

  由于脐带绕颈导致大脑缺氧,崔万志一出生时就落下残疾,身高只有1米4,说话发音困难,走路歪歪扭扭。1999年,他自主创业,摆地摊,开书店,办网店。创业之初,崔万志四处拜师学艺,从选料到裁剪再到刺绣,甚至一粒小小的盘扣,都精益求精。2008年,他的网店成为首批进驻淘宝商城的服装品牌,团队由最初的5人发展到近200人。2009年,因邮递速度慢一个顾客给店铺打了差评。崔万志不远万里赶到顾客远在沈阳的家里,亲自上门解释,最终以诚意感动对方,为网店保住了高信誉值。因为诚信经营,仅仅两年时间,公司成了淘宝旗袍销量第一的卖家,年销售额超过5000万,创造一分钟卖出4000件旗袍的记录。如今,他创立的蝶恋品牌是淘宝网最受欢迎的女装品牌之一,被淘宝网评为“全球网商30强”。事业蒸蒸日上之际,崔万志不忘初心,回报社会,安置几十名残疾人就业,建立蝶恋商学院指导残疾人士开网店,搭建爱心书屋,在母校新疆石河子大学建立“崔万志励志助学金”。

  崔万志获评“心动安徽年度新闻人物”“安徽好人”等荣誉称号。

 

 

  C10程道德 男,汉族,1935年2月生,中共党员,黄山市休宁县城西街人,退休前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程道德十年间用三个承诺,助力家乡传承徽州文化,一诺捐出自己珍藏的二十余份科举文物帮助修建“状元博物馆”,二诺他节衣缩食收集的200多件科举资料都捐给状元博物馆设立“清代科举文化馆”,三诺在徽州博物馆举办囊括近代百余所高校二百余名校长之翰墨的《学人风范》专题展览。

  2005年,程道德在休宁籍在京人士恳谈会上承诺将捐出收藏的科举文物帮助休宁县修建“状元博物馆。他这“一诺”让“状元博物馆”顺利建成,并使之成为状元古县的文化地标,成为展示徽州文化和状元文化的窗口,其中“光绪年间休宁状元黄思永的殿试卷”成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状元博物馆”建成后,他再次做出庄严承诺,将自己几十年节衣缩食、四处搜寻来的200多件科举文化文物都捐给家乡,在状元博物馆内形成一个专题类的展厅“清代科举文化馆”。时隔10年,他又一次承诺将呕心沥血35年收藏囊括了二十世纪上半叶百余所中国高校二百余名校长的翰墨无偿献给家乡使用,促成了徽州文化博物馆《学人风范》的举办——中国近现代大学校长遗墨展。

  程道德获评“中国好人”“安徽好人”等荣誉称号。

 

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

 

 

  D01王忠才 男,汉族,1977年5月生,中共党员,淮北矿业集团朱庄矿综采三区机电队队长。

  王忠才1997年分配到淮北矿业朱庄矿后,便与煤机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在长期实践积累的基础上,总结出“听、看、摸、测、敲、悟”采煤机故障“六步”处理法,使许多煤机疑难杂症迎刃而解。

  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煤机故障是没有早晚之分的。“故障就是命令”,他始终把这个“命令”放在第一位。王忠才的手机24小时从不关机,单位抢修煤机的电话一来,他便立刻进入工作状态,询问煤机故障情况,思考维修方案。等他赶到现场,一套成熟的维修方案已经在他的脑海中形成了。为了抢修煤机,王忠才有时一天下3个井,光来回走路就相当于一个小“马拉松”。多年来,经王忠才排除的煤机疑难杂症上百个,从未出现一起工伤事故。每次处理好煤机事故,王忠才都将故障现象、产生原因和处理方法随时记录下来,记了大大小小近十本,这些工作记录成为职工争相传阅的“读物”。近年来,王忠才不仅担任着“方国胜工作室”的授课教师,还被安徽煤电技师学院聘为客座教师。18年来,王忠才几乎没休过节假日,义务加班超过500多个,排除采煤机疑难故障上百个,维修采煤机等机电设备400余台次。

  王忠才获评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全国煤炭工业百名优秀青年矿工、安徽省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2017年6月,当选中共十九大代表。

 

 

  D02王能珍 男,汉族,1955年2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芜湖市芜湖县湾沚镇桃园行政村陀公村村民。

  王能珍是一名海军退伍老战士、军属,也是一位有着42年党龄的老党员。在参加防汛抢险返回途中,发现濮阳圩一处险情,王能珍同志奋不顾身潜入水中查找漏洞,英勇牺牲。

  在2016年的防汛抗洪中,得知家乡汛情严重,特地赶回家乡参加防汛抗洪。7月7日早上,王能珍得知河堤上出现管涌,需立即处置,急忙冲出家门。抢险工作从上午10点左右开始,刚开始由3个年轻人在水底堵漏,但效果不明显。王能珍脱掉上衣,一个猛子扎下去,先后潜水20多次,终于用土袋牢牢地堵住了管涌。下午2点左右,管涌抢险完成,抢险队伍准备回村短暂休整。走了约50米,王能珍放慢了脚步,细心的他又发现了一处斗门漏水。王能珍二话没说,立刻跳进水中。第一次潜水2分钟左右,王能珍浮出水面大声说:“这底下有个漏!你们给我准备几袋土!漏洞必须赶紧补,不然会越来越大!”话音刚落,他抱着一袋土又潜入水中。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王能珍一直没有露头。“情况不对!快救人!”村干部梁文友招呼大家赶紧救人。20多人一齐协力营救,但打捞上来的却是王能珍冰冷的身体!王能珍被送到医院后再也未能睁开眼睛。

  王能珍获评“中国好人”“安徽好人”、芜湖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被追授为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被追认为“烈士”称号。

 

 

  D03尹建平 男,汉族,1962年1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马鞍山市含山县环峰镇三龙村党总支书记。

  2016年6月30日,含山县环峰镇三龙村遭受持续暴雨。时任三龙村党总支书记尹建平迅速布置防汛救灾工作,并始终坚守在抗洪抢险一线,连续奋战5个昼夜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于7月11日晚不幸去世。

  2016年6月30日,环峰镇三龙村遭受持续暴雨、汛情严重。7月1日凌晨4时,尹建平召集村两委干部,布置防汛救灾工作;凌晨5时,该村小荒圩段发生险情,他紧急调运防汛物资,并和村里的壮劳力一同上堤坝抢险,打响了小荒圩“保卫战”;上午10时,该村三龙圩大堤出现多处塌方、渗漏和管涌,洪水漫堤,情势十分危急,他第一时间安排专人转移受灾村民,并第一时间召集党员干部群众上埂巡堤、装土和围堤设障,死看硬守。至7月5日晚,三龙圩的险情暂时得到控制,而他却因连续奋战5个昼夜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而去世。尹建平入党36年来,特别是担任三龙村党总支书记以来,一心谋发展,使三龙村变成了全镇经济收入领先的富裕村,在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

  尹建平获评“中国好人”“安徽好人”等荣誉称号,被追授为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

 

 

  D04吕存鑫 男,汉族,1957年3月生,中共党员,高级农艺师,生前系阜阳市颍东区扶贫办干部。

  具有“钉钉子”精神的吕存鑫几十年如一日,视乡亲脱贫为己任,做过四次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的他,与时间赛跑,跑项目、寻支持,用脆弱的生命为百姓谋取幸福,为发展竭尽全力,退休后仍把扶贫当成未尽的事业,直到病逝。

  吕存鑫出生于农村、毕业于农校,在服务农民的岗位上工作38年,跑遍全区所有贫困村,经常深入农民家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他痴情于扶贫事业,坚持跑项目、寻支持、帮脱贫,千方百计为贫困村改善条件寻找项目支持,争取项目资金达数千万,使颍东成为安徽省仅有的两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区之一。他善作善成,在任何岗位都把工作当事业干,完成一系列科研成果,取得了全省一流扶贫业绩。他做过4次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医生多次劝其静养都被拒绝,2013年退二线后仍坚持进村入户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直至2016年6月住院前,还多次赴贵州毕节、湖南长沙等地学习脱贫攻坚先进经验,即便是躺在病床上,仍惦记着脱贫攻坚工作。他时刻代表人民,是反映群众心声、领衔提交议案、建议最多的代表,也是阜阳市唯一荣获省、市两级表彰的优秀人大代表。

  吕存鑫获评安徽省优秀人大代表、“安徽好人”、阜阳市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阜阳市廉洁勤政优秀干部等荣誉称号。

 

 

  D05刘安军 男,汉族,1983年4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马鞍山市和县西埠镇综合管理执法中队队员。

  2016年6月28日参加预备役三团三营二次编组分队成建制训练,因突发洪涝灾害,他随该营抗洪抢险突击队先后参加巢湖市夏阁镇、西坝口及和县功桥镇等地抢险救灾,从部队返回西埠镇的他又主动参加盛家口村抗洪抢险党员突击队,连续奋战4个昼夜,于7月13日不幸去世,年仅33岁。

  7月1日,巢湖市夏阁镇小朱村堤圩出现塌方险情。正在组织编组分队成建制训练的安徽省某预备役团三营立刻决定抽调骨干成立抗洪抢险突击队。刘安军第一个报了名。7月5日11时,和县功桥镇功桥河东圩突现两处埂堤塌方,刘安军与队友闻险而动,他用沙袋垒完自己负责的30米埂堤加固任务后,又帮助身边的队友运送沙袋,一直干到20时左右。7月6日12时,巢湖市西坝口水位上涨出现漫堤险情。突击队又风雨兼程20公里赶到堤圩险段,紧急抢筑子堤。短短7天,他和战友们转战了3个乡镇的堤圩,排除险情5处,搬运土石550多立方,构筑子堤350多米,抢修塌方堤坝200多米。7月7日晚,刚刚从巢湖赶回老家的刘安军,第一时间找到村书记领任务。当得知汪家圩出现长达百米的漫堤险情时,刘安军第一个报名参加村组织的党员突击队。连续4个昼夜对得胜河长达8.9公里的河埂进行加固清杂、巡堤查险。7月13日,终因劳累过度诱发心脏病,不幸去世。刘安军自入党以来一直严格律己,爱岗敬业,热心公益,无偿献血2500毫升,悉心照顾孤寡老人,深受群众称赞。

  刘安军获评“中国好人”、“安徽好人”等荣誉称号,被追授为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

 

 

  D06李元芳 女,汉族,1974年8月生,中共党员,淮南市凤台县丁集镇张巷小学教师。

  李元芳因身患小儿麻痹症,借助拐杖支撑身体,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城里工作的优越条件,扎根乡村学校19年,她踱移在黑板两侧,跪移在三尺讲台,每年用坏一根拐杖,践行着人民教师“一切为了学生”的无声诺言。

  李元芳出生在凤台县农村一个教师家庭,3岁时不幸身患小儿麻痹症,左腿肌肉严重萎缩。不服输的李元芳刻苦学习考取大学,1998年毕业后,她回到家乡一所偏僻的农村小学当老师。19年来,她依靠拐杖支撑身体,踱移在讲台两侧。最早她用双拐支撑行走,但是为了教学需要,她放弃了双拐,学会了使用单拐。写粉笔字的时候,她靠着拐杖和黑板的支撑,工整地在黑板上一笔一划书写。2008年以来,由于长时间拄着拐杖站立教学造成脊柱侧弯严重变形,她本可以坐着教学,但为了保证教学效果,为了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她在讲台旁边放了一个长板凳,每次疼得受不了,就跪在板凳上给孩子们讲课,缓解腰腿疼痛。19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在李元芳的教导下走出农村。

  李元芳获评“中国好人”“心动安徽·最美人物”“安徽十大新闻人物”等荣誉称号。

 

 

  D07李莹 女,汉族,1983年生,中共党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电装高级工。

  李莹不仅是分厂技能的领头雁、质量的排头兵,更是青年员工学习的新标杆。从事无线电装接工作16年来,她一直勤奋钻研,刻苦努力,在无线电装接技能领域练就了扎实过硬的本领,在班组管理上锐意创新,积极推进精益生产理念。

  凭借出色的电路焊接技能,在我国多款国防重点装备中负责组件、印制电路板等装配工作。在BGA返修工作中,李莹自创“台阶定位”焊接法,有效保证高密度数字电路焊接质量。李莹设计的专用工装,成功破解了批量DAM组件半柔电缆无法安装难题,节约成本10万余元。作为精益改善项目的先行者,李莹根据分解工序的特点,制作了《工序分解写实表》,将装配工序重新分为12个周期相同的时间节拍,在节拍步骤内实现本工序的装配完成,并对运动小车进行重新定义,成功将目标锁定在14件/天,大大提高了38所的生产制造能力。凭借着扎实的技能、良好的心里素质,李莹成为安徽省重点技能工作室李佳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中坚力量,并在一系列职业技能大赛上屡创佳绩。

  李莹获评“中国区IPC手工焊接大赛”冠军、“IPC手工焊接世界冠军赛”亚军、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安徽省劳动模范、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2017年6月,当选中共十九大代表。

 

 

  D08何宗文 男,汉族,1962年10月生,安徽省残联副主席、池州市信访评议福利保障团团长。

  何宗文担任政协委员27年间,拖着残疾伤腿访民情察民意,提交政协提案310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620多件,奔波50万公里,做一个有温度的政协委员,用热情消融冷漠、用光明明亮社会。

  何宗文3岁时因小儿麻痹症,留下右腿残疾、左眼斜视。1990年,被推荐为池州市贵池区政协委员,连任三届;1997年,又被推荐为安徽省政协委员,连任四届,他担任政协委员有27个年头。27年里,他拖着残体,调查研究、访贫问苦,跑过的路程总计50多万公里,向政协提交提案310件,社情民意98件,向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报送建议、意见、调查报告、视察报告119件。他作为中国首个信访评议团的团长,协调、处理、听证各种大、小信访案件450多件。27年里,他没有拿政府一分钱,也没有收取受助者半点好处。他无私的帮助他人,只为了一个信念——“政协委员心中有老百姓,老百姓心中才会有你;你把老百姓当回事,老百姓才会把你当回事;你把老百姓看多重,老百姓也会把你看多重。”2016年3月12日,何宗文在人民大会堂作了题为“做一个有温度的政协委员”的深情发言,是全国政协历史上首位全程列席会议并作大会发言的地方基层政协委员。

  何宗文获评“中国好人”“安徽好人”等荣誉称号。

 

 

  D09余静 女,汉族,1983年12月生,中共党员,六安市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余静忍痛为不满6个月的女儿断奶,主动请缨驻村扶贫,一心放在村民和贫困群众身上,向习近平总书记当面承诺“大湾村一户不脱贫,我坚决不撤岗”,让大湾村在较短时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带领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2015年7月担任扶贫工作队长以来,余静克服交通不便和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扑下身子,脚踏实地,认真进村入户走访,所有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她了如指掌。为改变当时大湾村落后的基础设施现状,余静跑遍了省、市、县各部门,积极争取到以工代赈项目资金50万,解决南冲水泥路项目建设,配合村两委完成桥边街道两边道路铺设工程、三个公厕项目及白湾新农村广场项目。她挖掘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联系一笑堂公司流转群众的茶园,联系养鸡、养羊、养猪种养大户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实行“大户带小户”的模式,注重产业发展,帮助贫困户想点子脱贫,切实增加群众的收入。如今,大湾村的汪家老屋、十二檀及静哥旅游景点,每到周末游客不断,农家乐火了,群众腰包鼓了,群众乐了,余静笑了。

  余静获评“安徽好人”、六安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17年6月,当选中共十九大代表。

 

 

  D10张劼 男,汉族,1980年3月生,中共党员,蚌埠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一大队教导员、三级警督。

  从警17年,张劼由一个稚气未消的新警逐步磨砺成长为特警精英,在2016年1月处置重大紧急险情时刻,以自己的血肉之躯阻止了暴徒的进一步危害公共安全行为,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016年1月5日18时许,蚌埠市经济开发区光彩小区住户吕某在家中堆放了若干液化气钢瓶和汽油桶,扬言要引爆居民楼。现场指挥部决定成立特警突击攻坚小组,挑选张劼等5名特警精兵,承担突击攻坚任务,在确定职责分工时,张劼主动请缨。在谈判未果的情况下,执行强攻计划,张劼和战友秘密翻窗对阳台门进行破拆,几次撞击破拆未成。此时嫌疑人吕某已经发现阳台突击的特警队员,情绪异常激动,并打开两个液化气罐向外放液化气。情况万分危急,在多次对门撞击破拆后,门的木板刚被破拆出一个洞,张劼毫不犹豫,奋勇冲入屋内,顾不了钢板的划伤,一个箭步将嫌疑人吕某扑倒。但此时嫌疑人吕某已将汽油桶口的棉布引信点着,汽油桶瞬间爆燃,强大的冲击力将张劼掀翻在地,全身着火。他全身30%面积深二度烧伤,经历6次手术后,才脱离生命危险。

  张劼获评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首位全国公安楷模、全国青年五四奖章、安徽省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个人嘉奖5次。

 

 

  D11陈三喜 男,汉族,1979年10月生,中共党员,合肥市消防支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消防大队高新中队执勤中队长助理。

  从警18年来,陈三喜始终坚持战斗在灭火救援第一线,面对灾难,他总是把百姓安危放在第一;面对挑战,他总是把安全留给别人;面对荣誉,他总是把战友放在前面。

  陈三喜当过战斗员、班长、驾驶员、代理排长、执勤中队长助理,在每一个岗位,都认真踏实,勤学苦练,先后在总队、支队的军事技能大比武中创造多个第一。他长期战斗在灭火救援第一线,用勇气和智慧一次又一次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18年来累计参加灭火救援任务2000多起,抢救和疏散人员800多人,保护财产和物资上百万元。受伤是常见的事,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担任中队长助理的他,工作上是个辣子手,生活中细心周到,严管厚爱,主动关心战士,被称为“军中暖男”。2017年,他成为全国唯一消防官兵和全省唯一公安英模代表,作为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在全国作巡回报告12场。

  陈三喜获评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消防部队执勤岗位练兵技术能手、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十佳消防卫士等荣誉称号,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

 

 

  D12陈道玉 男,汉族,1964年1月生,中共党员,生前任合肥市长丰县国税局纳税服务科科长。

  陈道玉从税30年来,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忠实履行税务人的神圣职责。2016年9月18日上午,在参加“营改增”工作视频会议时,因长期过度劳累猝然倒地,经全力抢救无效去世,享年52岁。

  陈道玉30年如一日,始终以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是税收工作战线上一员“勤奋、专业、能吃苦、能打仗”的干将。先后在本系统内9次调整岗位。每到一处,他都把倾力倾情为纳税人服务当作第一要务。2016年,他带队圆满完成了“营改增”重大改革任务。2016年9月18日,陈道玉和平常一样,提前一小时到岗,照例检查办税服务厅运转情况。9点钟,他赶到7楼会议室,参加全国“营改增”视频会议。9时18分,陈道玉突然倒地,被紧急送进医院,虽经全力抢救,仍未能挽回他的生命。“志壮情豪诚可敬,一片丹心铸税魂。”陈道玉走了,他用对党的税务事业的无限忠诚走完了52年的人生,把他那光辉的足迹深深地镶嵌在了他钟爱的这片热土上,永远镌刻在同事们和纳税人的心田里……

  陈道玉获评“中国好人”、“安徽好人”等荣誉称号,荣立三等功1次,被追授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合肥市优秀共产党员。

 

 

  D13徐明书 男,汉族,1970年3月生,中共党员,广德县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科科长。

  徐明书铁面无私,严格执法,把法律作为心中衡量公平正义的唯一标尺,他履职尽责,呕心沥血让公正的阳光照进高墙内的每一个角落。操劳成疾患癌病倒后,他放不下监所科的工作,他以人民的名义完美诠释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身份,用生命托起肩上沉甸甸的法律天平的重量。

  2012年,徐明书从县司法局交流到县检察院,从工作近二十年的司法战线转移至完全陌生的检察队伍,徐明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尽快进入角色,他起早贪黑,短时间里便从一名“检察新兵”成长为“全省检察机关第一届刑事执行检察业务能手”。2013年11月,徐明书临危受命,承担起监所科长这一艰巨任务。徐明书到任后,一步一个脚印,成功将监所科业务从全市排名倒数第一提升至全市第二,2015年提升至全市第一。2015年3月,在押人员彭某向驻所检察官反映,其刑期计算错误,被多计算了几个月,要求纠正。徐明书获悉情况后,立即调查核实,多次奔波为彭某纠正刑期。徐明书任科长期间,共受理在押人员控告申诉24起,帮助在押人员纠正计算错误刑期5起。2016年8月,因检查出重病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临进医院前一天,徐明书还在向干警们下达接下来的工作任务,直到这个时候,徐明书心心念念的仍是工作。

  徐明书获评“安徽好人”、安徽省检察机关第一届刑事执行检察业务能手等荣誉称号。

 

 

  D14陶云龙 男,汉族,1963年4月生,宿松县邮政公司投递员。

  陶云龙32年坚守基层邮政一线,累计行程50万公里,骑坏了6辆自行车,6辆摩托车,为群众代取汇款包裹1万余件,投递邮件175万余件无一差错。

  陶云龙是宿松县邮政局的一名普通乡村投递员,他的责任区五里乡有6个行政村,最偏远的黎冲村离县城10多公里。他每天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逐一跑遍6个村300个投递点,32年来骑坏了6辆自行车、6辆摩托车,行程50余万公里。经他投递的175万份邮件无一丢失或延误。为提升邮政业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他想方设法:服务农村留守老人,他主动帮助填写表单,义务取件取款1万余件,从未收取分文;服务留守儿童,为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他自掏腰包为150多名儿童赠订各类儿童读物、学习资料,花费近8万元;服务农户生产,他力推“和谐购销”,提供精准、快捷、方便的服务,帮助农户解决农资运输难题。他负责的邮政农资代销点连续6年超额完成计划。陶云龙的敬业精神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和爱戴,多次获评系统内先进工作者称号。

  陶云龙获评安徽省劳动模范、“安徽好人”提名、安庆市劳动模范、“安庆好人”等荣誉称号。

 

 

  D15陶富源 男,汉族,1944年11月生,中共党员,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虽年届七旬,但仍坚守在大学讲台悉心教学,甘坐冷板凳潜心学术研究,彰显了一名学者对治学的孜孜追求,展现了一位师者对教育的一往情深。

  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一线坚守47年的陶富源教授已年过70,他在各类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著作、译作13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7项。2016年6月《陶富源文集》(十卷本)的付梓,反映了我国哲学理论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成果,学界佩然。2010年,他本应退休享受天伦,却继续从事科研,还承担了本科生及研究生的部分教学工作。陶富源喜用研讨式的授课方式,并在课前精心进行专题设置,让学生们受益匪浅。陶富源乐教乐善乐施,守正创新、忠实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他曾放弃校长职务,只为静心言学;婉拒物质奖励,只为他人着想;资助贫困学生,注重思想引导;创设“研讨式”教学,让学生爱上课堂;把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融入到教书育人之中,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对知识理解的精华传授给学生,引导他们走上做人、做事、创业发展的正确道路。

  陶富源获评全国模范教师、安徽省十大杰出教师、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D16潘理俊 男,汉族,1963年7月生,中共党员,生前任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新民村党总支书记。

  潘理俊坚守抗洪一线,每天吃住在大堤上,连续奋战26个日日夜夜。在最危急的时刻,潘理俊顶在抗洪最前线;抗洪胜利了,而持续奋战了26个昼夜的他,却永远离开了大家。

  面对洪水肆虐,作为村书记的潘理俊深知抗洪责任大于一切。潘理俊糖尿病相当严重,近年来一直在打胰岛素,他没时间回家,便将针管揣在口袋里。2016年7月1日夜,一场五十年一遇的暴雨过后,新民村用电失常,葡萄园内沟渠排水不畅,数千亩的葡萄园泡在水中。潘理俊立刻召集村两委,检查线路,配合供电部门一起排查问题,直到线路接通。他没有休息,现场指挥调用架设数台水泵,组织村民疏沟排水,一干就是三天两夜未合眼。接到抗洪抢险任务时,刚完成抢险的潘理俊立即组织村两委和村民党员在堤坝上开会,决定在3200米的堤防上设4个值守点,实行24小时轮班,值守人员确保每隔2小时巡查一次。7月27日凌晨12点,潘理俊提前一个小时来到南淝河大堤值守点,与同事倪进荣交接班。从凌晨12点钟开始,潘理俊仔细来回巡视了两遍,天也渐渐亮了。潘理俊来到村民程经章的职守点,跟他打了声招呼。没想到,这是他们的村书记生前最后一句话。7月28日早上6时许,妻子李跃云联系不上潘理俊,便顺着他巡堤的路线寻找,发现他倒在了南淝河大堤下,手里还紧紧握着巡堤用的手电筒……

  潘理俊获评“中国好人”“合肥市创业带头人”等荣誉称号,被追授为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

 

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

 

 

  E01王玉美 女,汉族,1973年4月生,淮北市杜集区朔里镇沈集村村民。

  王玉美用1000多个昼夜悉心照料,深情呼喊,让因意外摔倒变成“植物人”的丈夫醒了过来。多年来,她精心伺候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公婆。

  王玉美与丈夫段载亮1993年结婚后,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1996年的一天,突如其来的车祸夺去了段载亮哥哥一家4口中3口人的生命,公公、婆婆身心受创。公公患上前列腺癌和脑梗,婆婆患上脑梗和高血压等疾病,公婆饮食起居全靠王玉美照料。公公去世后,婆婆病情加重,王玉美让婆婆和他们夫妻俩同睡一个屋便于照料。孩子年幼需要照顾、丈夫早出晚归忙工作,王玉美天天从早忙到晚却从未有一声抱怨。2010年,段载亮在家干活时不慎摔倒,造成脑出血一直昏迷不醒。王玉美强忍痛苦擦干眼泪,挨家挨户找亲朋好友借来20多万元的救命钱,治疗两个月后,丈夫虽然睁开了双眼,却成了不能说话、不能动的“植物人”。为了让丈夫早日康复,王玉美每晚给丈夫翻身拍背,自己舍不得吃的排骨、鸡肉,却尽力让丈夫能经常吃上以补充营养。为了维持生计和还债,王玉美照顾公婆、丈夫、孩子之余,还种地卖菜、做小生意,天天忙得像个“超人”。在她的悉心照顾下,丈夫从出院时的体重不到100斤增重到140多斤,2013年苏醒后,身体逐渐恢复,如今已经能生活自理。王玉美作为一个普通农妇,用爱与坚持扛起家庭责任,创造了人间奇迹,谱写了一首人间真情的赞歌。

  王玉美获评“中国好人”“安徽好人”等荣誉称号。

 

 

  E02王秀红 女,1962年10月生,中共党员,铜陵市郊区铜山镇竹园社区居民。

  王秀红几十年如一日关心婆婆,孝敬公公,尽一切努力让老人开心,让老人感受到生活的快乐。空巢老人更是把她当亲闺女,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位朴实无华的普通家庭妇女身上散发着沁人的芳香。

  2010年丈夫患喉癌,公公被查出患有矿山三期矽肺职业病,婆婆由于心里负担太重哭得眼睛都快瞎了。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王秀红坚强地挑起护理丈夫、伺候公婆和抚养孩子的重担。为了防止丈夫身上生褥疮,她坚持每天翻晒被褥,帮助丈夫洗漱。经常和丈夫交心,讲些开心的逸闻趣事,让丈夫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情。为了帮助公婆加强营养,每顿饭王秀红总是挑老人最喜欢吃的去做。逢年过节,王秀红也不忘用省吃俭用的钱给老人买点礼物。王秀红还长期照看两位独居的老奶奶。中华传统美德在王秀红这位朴实无华的普通家庭妇女身上散发着沁人的芳香,她的向善之心、向善之举承载着人间的这份深情,感动了十里八乡的父老乡亲。

  王秀红获评“铜陵好人”荣誉称号。

 

 

  E03师丰收 女,汉族,1965年6月生,宣城市旌德县俞村镇桥埠村村民。

  师丰收一家四口都没有血缘关系,但他们有的是,生死相依的亲情,不离不弃的爱情。师丰收、陈金海夫妇收养了出生5天被遗弃的女婴,17岁被确诊“白血病”,父母倾其所有、竭尽所能为其治病,一个江西小伙因为爱情,走进了这个家庭,共同支撑这个只有瞬间笑容的家。

  1991年11月,一直没有孩子的师丰收夫妇抱养了一个刚刚出生5天的弃婴并取名雪雁。虽然雪雁一直身体不太好,但是师丰收夫妇对她视如己出,从此一家三口就在宁静的小山村里贫寒却幸福地生活着。不料雪雁17岁那年被诊断出患有“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需要定期向体内输血和血小板来维持生命。患病后,师丰收夫妇带着雪雁在旌德、宣城、南京等地的医院间奔走治疗,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欠了几万元债务,但师丰收夫妇始终没有放弃。2010年,为了让雪雁接受更好的治疗,母女俩来到上海,一边打工挣钱一边为雪雁治疗。期间,饭店服务员江西小伙子章伟走进了她们的生活,并向雪雁表达了爱意。为了不拖累章伟,师丰收强烈反对,明确向他说明了雪雁的情况。因为爱情,有了责任,章伟毅然继续追求雪雁并共同承担起照顾雪雁的重任。2010年7月,雪雁病情突然恶化导致昏迷,医生断言雪雁挨不过三个月。师丰收、章伟坚持治疗,在亲情和爱情的守护下,雪雁顽强地活了下来。2014年3月,历经磨难的章伟和雪雁领取了结婚证,结婚当天,被感动的旌德网友自发为章伟、雪雁夫妇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师丰收获评“中国好人”、宣城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其家庭获评“全国最美家庭”。

 

 

  E04李玲利 女,汉族,1987年7月生,毫州市蒙城县乐土镇乔圩村村民。

  李玲利面对突遭横祸瘫痪在床的男友,以博大的胸怀和对爱情的忠贞,十年坚守,用心呵护,用情温暖,演绎了一场不离不弃的乡村爱情故事。

  初中毕业的阜阳临泉姑娘李玲利来苏州打工,认识了同一个工厂的蒙城小伙范志友。因同是皖北老乡,倍感亲切。两人约定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那天走入婚姻殿堂。然而,天不遂人愿。2006年8月6日晚,范志友与室友在宿舍楼顶乘凉时,失足从五楼摔了下来。因家境贫寒,范志友耽误了手术的最佳时间,导致下身瘫痪,被家人接回蒙城老家继续治疗。与此同时,李玲利也被家人“连哄带骗”带回了临泉老家劝她分手。李玲利说,范志友是个老实本分、值得依靠的男人,她铁了心要照顾他。家人多次归劝,没有拗过她的坚持。范志友觉得自己瘫痪恢复无望,为不耽误李玲利,故意使性子和她吵架,但李玲利始终坚持留在他身边照顾他。女友的真诚至爱感动了范志友,再次鼓起他坚强生活的勇气。2013年,李玲利、范志友借钱发展起养殖业,一年前又领养了一个男孩,一家三口在通往幸福的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李玲利获评“中国好人”“安徽好人”等荣誉称号。

 

 

  E05吴巧云 女,汉族,1933年7月生,马鞍山市当涂县江心乡金马村村民。

  吴巧云几十年如一日,照顾失去劳动能力的儿媳18年,照顾摔伤瘫痪在床的儿子14年,还将年幼的孙子、孙女拉扯长大成人。

  1988年,吴巧云的儿媳徐从美身患风湿性关节炎,卧病在床,失去劳动能力。当时年近六旬的吴巧云便承担起家庭重担。她一边种植着数亩田地,一边照顾儿媳以及3岁的孙子、5岁的孙女。1998年,儿媳的风湿性关节炎转化为类风湿心脏病,老人仍不离不弃,到处寻医问药。在老人的悉心照料下,儿媳又奇迹般地活了8年,最终在患病18年后撒手人寰。祸不单行,2003年,当木匠的儿子在一次出工过程中意外摔伤,导致脑积水,急需手术。老人好不容易凑够了手术钱,但是手术失败了。为了救儿子的命,老人在街头乞讨,终于凑够了第二次手术费用。但是儿子的病情没有好转,前期手术留下了后遗症,脑部积水压迫了神经,导致瘫痪,生活不能自理。老人没有被困境压倒,每天夜里时不时地起床看看儿子,伺候儿子上卫生间。每天早晨,服侍儿子穿衣服,刷牙、洗脸。在老人十几年如一日的照料与鼓励下,儿子渐渐能坐起来了,也愈发乐观自信。为家庭操劳一生,为儿子日夜无眠的吴巧云,用爱谱写了一段感人的亲情故事。

  吴巧云获评马鞍山市“十佳道德模范”提名奖荣誉称号。

 

 

  E06何荣芳 女,汉族,1978年10月生,蚌埠市怀远县人,原安徽省高速公路蚌埠管理处职工。

  为让丈夫李宇全身心投入公安工作,何荣芳辞去工作,倾心竭力赡养老人、养育孩子。五年来默默地照顾着整个大家庭,照顾好年迈的公公、患病的弟弟和二个年幼的孩子。

  何荣芳原本在安徽省高速公路蚌埠管理处工作,丈夫李宇是怀远县公安局一名基层刑警,工作非常忙碌,遇到案件常常十天半月才能回家一次。2012年5月,何荣芳在常州打工的小叔子李波被确诊为恶性脑胶质瘤晚期,需要立即做开颅手术,手术费最少需要40万块钱。何荣芳和丈夫把辛苦攒下来的买房首付款8万元钱拿了出来,东挪西借,终于筹齐了手术费。手术后小叔子丧失了劳动能力,每年仍需住院放疗化疗费近7万元。小叔子刚出院不久,婆婆因受不住压力,投河自尽,弟媳离家出走。为了这个家,她毅然选择辞职在家照顾公公、小叔子和两个孩子。作为民警家属,她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希望老公和他的战友们平安、健康、快乐!

  何荣芳获评“安徽好人”“安徽好警嫂”等荣誉称号。

 

 

  E07张朝兰 女,汉族,1965年7月生,芜湖市繁昌经济开发区横东村人。

  30多年前,21岁的张朝兰嫁给了繁昌县横东村村民王祚进。丈夫的智障堂哥王祚华父母相继去世,面对无人照顾的智障堂哥,张朝兰毫不犹豫地把他接到自己家中,无微不至地关爱照顾他。

  张朝兰自嫁到王祚进家后,家里家外没少操累,尤其是王祚进还有个先天智障的堂哥王祚华。公公婆婆早年去逝后,丈夫为了全家人的生计在外奔波,照顾堂哥王祚华吃喝拉撒睡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张朝兰肩上。因为智力残疾,生活中王祚华有时候会做出令常人费解的事来,这让张朝兰没少操心。有人对张朝兰说:王祚华与你没有血缘关系,你这样辛苦看顾他图什么?还不如把他送进敬老院算了。每每此刻,张朝兰总是平静却很认真地说:“他与我没有血缘关系,但是他与我老公亲呐,我不照顾他,谁照顾他呢?我老公的哥哥也就是我的哥哥了!”王祚华的智障问题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严重,到现在生活几乎不能自理,而张朝兰一直没有把他推向社会,二十多年如一日关爱照顾。

  张朝兰获评“中国好人”“芜湖好人”等荣誉称号。

 

 

  E08郎显艳 女,苗族,1987年12月生,六安市舒城县汤池镇茶亭村村民。

  从贵州凯里远嫁到安徽舒城一个偏僻山村的郎显艳,丈夫王大牛常年驻守在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照料公婆、养育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了郎显艳一个人肩上。凭着妻子的默默支持,王大牛安心守护边疆,在部队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多次荣获“优秀士官”称号。

  2010年初,远在贵州凯里的苗族女孩郎显艳,与驻守在唐古拉山、守护着青藏铁路全线最艰苦巡护路段的军人王大牛喜结连理。王大牛的老家地处山区,母亲患有老年痴呆症需人照料,父亲的腿曾因粉碎性骨折不能干重活,儿子降生后,家庭负担更加沉重。为贴补家用,郎显艳忙完家里、地里,就到附近打零工。唐古拉山平均海拔5000米,条件艰苦,王大牛平均每年回家不到一次,每次也就短短一个多月。郎显艳既思念丈夫,也牵挂着贵州的父母。结婚7年来,仅2012年回过娘家一次。每逢中秋夜,郎显艳一勺一勺地给婆婆喂好饭,然后自己吃饭忙家务,待夜深人静时才用手机柔声地对丈夫说:“家中一切安好,请安心。站好岗、放好哨!”郎显艳用孱弱的肩膀为高原军人撑起了家庭半边天。正因为有郎显艳这样的军嫂,王大牛才能安心守卫边疆。有王大牛这样的军人,才有祖国的安宁和强大,才有人民的幸福安康和万家团圆。

  郎显艳获评“安徽好人”“六安好人”等荣誉称号。

 

 

  E09彭秋华、舒国红夫妇 彭秋华,女,汉族,1974年11月生;舒国红,男,汉族,1974年1月生,池州市石台县仁里镇杜村村民。

  彭秋华带着公婆和年幼的孩子改嫁舒国红,夫妇两人多年来一同照顾年老体弱的公婆,无论是婆婆身患肿瘤,还是公公因高血压导致中风,夫妻两人都是不眠不休,尽心尽力照顾。

  1998年彭秋华嫁入杜村村塘湾组,婚后育有一子。2006年,丈夫因车祸去世。2009年,她带着公婆和孩子改嫁舒国红后,又生了一个女儿。多年来,夫妻两人一同照顾年老体弱的公婆。2012年婆婆腹部长了个肿瘤,舒国红、彭秋华四处奔波,请来专家给婆婆做了切除肿瘤手术。婆婆住院的二十来天里,夫妻俩不眠不休,忙里忙外的张罗。2013年,公公又因高血压导致中风,先后两次住进医院。孝顺的夫妻俩不厌其烦,悉心照顾,公公如今也恢复得很好。舒国红对两个孩子一视同仁,为供养孩子上学,舒国红除了干地里的活,还经常兼几份工。令他们欣慰的是,儿子、女儿都很懂事。在他们的影响下孩子们对爷爷、奶奶也都格外关心。在村组一带,提起这一家子,街坊邻居们都会竖起大拇指。

  彭秋华、舒国红夫妇获评“安徽好人”“最美池州人”等荣誉称号,其家庭入选全国文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五好文明家庭。

 

 

  E10魏雪娥 女,汉族,1957年5月生,安庆市望江县雷池乡莲花洲村村民。

  她是好儿媳,照顾着病弱的老人;她是好媳妇,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帮丈夫一起支撑着大家庭;她是好妈妈,用自己温柔的爱,呵护着孩子健康成长;她是好舅妈,用自己温暖的心感动着亲戚家的孩子。

  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省吃俭用,操持着7口之家。丈夫的妹妹家里遭遇变故,妹夫离家出走,小姑子精神失常,她主动提出将小姑子和孩子接回家照料。2012年,读七年级的14岁侄女被诊断出肾病综合症,被迫休学。每个月上千元的医疗费,让这个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可每次只要看到侄女希望上学的眼神,魏雪娥感觉心被针扎似的痛。魏雪娥怕孩子担心,瞒着孩子和丈夫一起四处借钱让孩子看病,背上了近8万元的外债。魏雪娥没有被压垮,她用自己伟大的爱,勤劳的双手,带给这个家庭希望。在她的悉心照料下,侄女的病情靠药物得到控制,并有机会重返校园。

  魏雪娥获评“安徽好人”、安庆市道德模范、“安庆好人”等荣誉称号。

 

第二届安徽省美德少年候选人事迹简介

 

 

  Y01马玉会 女,2004年3月生,合肥市肥西县焦婆学校学生。

  她出身贫寒,父亲先天性眼疾,母亲身有残疾。马玉会小小年纪便挑起了家庭的担子,照料父母、做饭、洗衣,样样在行。她勤奋好学,热爱阅读,成绩突出。她懂得感恩,乐于助人。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对帮助过自己和家庭的人充满感激。她关心同学,从来都是尽心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学习上帮助同学解答难题,以一颗真诚的心,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老师和同学的眼中,她是一个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勤奋好学、乐观向上、善于分享、活泼热心、乐于助人、对人友善而且非常独立的学生!

  马玉会获评合肥市第五届美德少年、肥西县第五届美德少年标兵等荣誉称号。

 

 

  Y02王宸镐 男,2006年3月生,芜湖师范附属小学学生。

  王宸镐品学兼优,乐于助人,在爸爸帮助下建立“寻找抗美援朝烈士足迹”QQ群,把家中关于抗美援朝的书籍目录拍照后收录进群相册,已经为三位烈士亲属找到了所需资料。2016年6月下旬连日暴雨,芜湖周边地区洪水泛滥,部分群众被安置在芜湖师范附小光华星城分校区。王宸镐组织本班十余名同学组成雏鹰假日小队,拿出自己的零花钱、压岁钱购买了慰问品,冒雨慰问安置群众。王宸镐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学习雷锋好榜样”、“我的中国梦”、“我是社区小公民,争当文明小卫士”、“学习道德模范事迹”等文明教育实践活动。

  王宸镐获评本校“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Y03王晶晶 女,2003年6月生,六安九中学生。

  王晶晶幼年时父亲重病去世,妈妈改嫁他乡。年迈的爷爷奶奶带着她背井离乡从老家蒙城来到了六安,生活来源主要靠爷爷到工地里干点零活和奶奶捡垃圾。懂事的她帮着奶奶淘米做饭,扫地洗碗,每天为爷爷打好洗脚水,为奶奶端水喂药。爷爷奶奶常常思念爸爸伤心流泪,她总强忍悲痛用贴心的话安慰他们…… 她热爱阅读,热爱写作,作文经常成为范文,被同学们争相传阅,《魅力南山》《牛肉粉丝汤》《感受科普》等多篇佳作刊登在《大别山晨刊》上,2013年被评为《大别山晨刊》优秀小记者。

  王晶晶获评六安市第二届十佳美德少年、六安市“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

 

 

  Y04史丽 女,2002年5月生,亳州市蒙城县小辛集乡唐庙初级中学学生。

  史丽父亲年轻时遭遇两次车祸,落下严重残疾,母亲智力障碍。随着年龄的增长,母亲的智力越来越差,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2013年,父亲查出患有胃癌,前后花去了借来的10万元还是没能挽回性命。2014年10月父亲去世后,史丽每天要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妈妈和年幼的妹妹。每天早晨六点,史丽起床生活做饭,帮妹妹穿衣,照顾妈妈吃饭。妹妹年龄小不能入学,家中又无人照看,不放心的史丽便带着妹妹上学。十几岁的小女孩坚强地扛起了这个破碎的家。

  史丽获评“亳州好人”荣誉称号。

 

 

  Y05刘寿宝 男,2004年12月生,滁州市南谯区大柳镇曲亭小学学生。

  刘寿宝家境贫寒,父母外出打工,他十岁时便独立生活,照顾自己。2014年父亲遭遇车祸瘫痪在床,母亲外出打工养家,照顾受伤父亲和年迈爷爷奶奶的重担落到了刘寿宝肩上。小寿宝每天都给父亲翻身,擦洗,帮父亲按摩、洗脚。为了减轻奶奶的负担,每天五点起床帮奶奶烧饭、洗衣服、提水、扫地、喂牲口……忙好了一切再去学校上学。2016年,爸爸稍有好转,便跟着妈妈一起外出打工。生活的苦难没有磨灭刘寿宝的信心,他在演讲比赛中说,要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

  刘寿宝获评滁州市首届美德少年、“滁州好人”等荣誉称号。

 

 

  Y06许子涵 女,2002年6月生,现考入合肥市一六八中学。

  许子涵热心公益,关爱留守儿童、自闭儿童和白血病小患者,为他们传知识、送文具;到社区、敬老院做义工,赴景区担当志愿者,宣传环保意识。她能歌善舞,酷爱表演,参加校戏剧社、广播站、辩论社。她品学兼优,成绩优秀,赴韩国瑞山交流访问,参加首届“合肥-1912澳门文化节”志愿服务活动,出色完成对外文化交流,展示良好形象。深度践行皖苏教育文化交流,展示安徽学子文化自信。

  许子涵荣获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全国三等奖、“时代杯”初中数学文化节一等奖、安徽省少儿音乐舞蹈器乐大赛一等奖,获评合肥市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

 

 

  Y07吴映婷 女,2005年11月生,安庆市望江县华阳中心学校学生。

  吴映婷的爸爸因2007年的一场车祸成了残疾人,妈妈在小映婷5岁时离家出走,从此她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为了帮爸爸康复,小映婷学会了按摩。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每天无论多晚她都打热水让爸爸泡脚,给爸爸做全身按摩。功夫不负有心人,小映婷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辛勤照料,爸爸现在可以从事一些简单的劳作了。小映婷是一个欢乐的孩子,家庭的不幸并没有将她击垮,丝毫没有影响她的学习成绩,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是大家竞相学习的榜样。

  吴映婷获评安庆市美德少年、望江县美德少年等荣誉称号。

 

 

  Y08张奕煊 男,2006年8月生,合肥工大附中小学部学生。

  张奕煊懂事孝顺、乖巧可爱,每天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他爱动脑、勤探索、勇创新,在新闻中看到公交车大火造成人员伤亡之后,设计出一款带有报警装置固定安装的玻璃破碎器,能够解决安全锤丢失和不易击碎玻璃的问题。他乐于助人,热心公益,与同学一起资助了两名失学儿童,每年春节前,都会和爱心人士一起去慰问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让老人们都能开开心心地过上温暖的春节。

  张奕煊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创新项目二等奖、中国国际青少年书画大赛国画银奖、书法银奖、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项目一等奖。

 

 

  Y09张语洋 女,2005年11月生,合肥市少儿艺术学校学生。

  张语洋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先天性肢体残疾(左手前臂残缺)。5岁时妈妈因病去世,家里也花去了所有积蓄。从此,爸爸每天加班加点挣钱养家,她就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慢慢学会了做饭、洗衣、拖地等家务活,逐渐养成了自立自强、孝顺老人的品格。张语洋刻苦学习,多次参加各类比赛并屡获金奖。教室的笤帚坏了,她用自己攒的零花钱买新的;同学们钢笔没水了,她买几瓶墨水放在教室。

  张语洋获评合肥市第五届美德少年标兵荣誉称号。

 

 

  Y10陈俊伯 男,2006年8月生,阜阳市颍州区清河路第一小学学生。

  2016年10月12日中午,陈俊伯放学走到自家楼下时,发生了惊险一幕:邻居家一个3岁小女孩从三楼阳台坠落。紧要关头,陈俊伯来不及多想,快步往女童下坠的方向冲去,徒手接住了女童。由于惯性太大,接住女童的瞬间两人重重地摔倒在地。幸运的是女童坠落的地方是一片菜地。经检查,女童胳膊骨折,而小俊伯被撞得眼皮通红,肚子疼。陈俊伯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课堂上总能听到他独特的见解,学习上是大家公认的“领头雁”。作为班干部,勤勤恳恳地为班级为同学服务,对老师交给的任务,总是不折不扣地完成,处处以身作则,为同学树立榜样。

  陈俊伯获评“安徽好人”、阜阳市美德少年等荣誉称号。

 

 

  Y11陈梓杰 男,2004年5月生,宣城市六中学生。

  陈梓杰11岁时父亲去世,他为了减轻妈妈的负担,学会了洗碗,做饭,整理房间,打扫卫生……有一次妈妈生病了,他自己动手给妈妈炒了一碗饭。因为是第一次做饭,笨手笨脚的他不小心烫伤了手,他满不在乎地说:“没事,一点都不疼,妈妈,我已经长大能够照顾你了。”在父亲离开后的第一个母亲节,他用平时省吃俭用积攒下的零花钱为妈妈买来一束鲜花。在学习上,他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社会中,他是个称职的小公民,加入义工协会,用小小的爱心奉献社会!

  陈梓杰获评宣城市“十佳美德少年”荣誉称号。

 

 

  Y12金安琪 女,2002年8月生,马鞍山市和县濮集初级中学学生。

  金安琪幼时父母离异,父亲再婚后育有一弟弟,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继母离家,父亲为筹措医药费四处借债,常年在外。爷爷患有间歇性精神分裂症,家里还有一个85岁祖奶奶要人照料,重担全落在奶奶身上。她自懂事起就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安慰爸爸、照顾弟弟,帮奶奶分担。她刻苦学习,连续两个学年获得年级总分排名第一。她热心公益,积极参与“文明校园”创建、“送文化下乡”、帮助留守儿童等活动。她用一颗炽热的心感动着身边每一个人。

  金安琪获评马鞍山市美德少年荣誉称号。

 

 

  Y13赵伊扬 女,2006年10月生,马鞍山市湖东路四小学生。

  赵伊扬乐于助人,多次为小区附近一对生活窘困的清洁工夫妇送去衣服、食物等生活必须品。同校有一位高年级同学患了重病,她毫不犹豫地捐出了自己的压岁钱。她学习努力,兴趣广泛,美术作品《水果》在“2015年度HCA少儿书画大赛”中荣获银奖,另一幅作品《风筝》在《中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作品》(第18卷)暨“华夏世纪之星”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征稿活动中荣获美术贰等奖,并获得画集入编资格。

  赵伊扬多次被评为本校“三好学生”、“文明标兵”、“学习标兵”等荣誉称号。

 

 

  Y14赵泽达 男,2004年10月生,池州市青阳县酉华镇中心小学学生。

  赵泽达父亲罹患尿毒症,靠透析维持生命,母亲患子宫肌瘤。懂事的赵泽达七岁便开始做家务:洗衣、煮饭、喂养家禽、服侍父母用药……赵泽达身体较弱患有心脏病,为了给家里省钱总是减量吃药。有一次在煮饭时,赵泽达突然晕倒在土灶台旁,幸亏邻居及时发现送医,才从死亡线上挽回了他的生命。他在校勤奋刻苦,成绩名列前茅。他懂得只有自己取得最好的成绩才能给父母最大的安慰。

  赵泽达获评池州市“十佳孝心少年”荣誉称号。

 

 

  Y15荀子禾 女,2003年8月生,蚌埠市新城实验学校学生。

  荀子禾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同学们的“好榜样”,是老师的“好帮手”,是外校领导老师来校参观时的“小导游”,是冒着凛冽寒风在学校门口执勤的大队委。在家里孝顺父母,尊敬长辈,是亲人眼里的“好闺女”。她利用节假日带农村留守儿童到公园做游戏。她是市广播电视台“爱国读书教育讲故事”栏目的小主播。2012年以来,先后获全省英语讲故事大赛特等奖,全省舞蹈大赛一等奖,全国少儿舞蹈展演“小荷之星”奖,全省爱国读书教育讲故事比赛一等奖第一名, ChinaSpeaks国际英语大赛(中国赛区)银奖。

  2016年,荀子禾获评蚌埠市美德少年荣誉称号。

 

 

  Y16郭蓓蓓 女,2003年3月生,宿州市灵璧中学学生。

  郭蓓蓓品学兼优,热爱读书,自立自强,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她兴趣广泛,二胡5级,钢琴4级,国标舞专业铜级,并斩获多个奖项。郭蓓蓓患上重度再生障贫血,治疗难度大、医药费高昂,也不易找到配对成功的骨髓。郭蓓蓓乐观、坚强、勇敢,一边宽慰爸妈,一边忍受多次脊髓穿刺检查带来的痛苦。历时半年,她的各项指标就已经趋向稳定,良性发展。2016年新学期伊始,各项指标还没有达到正常的郭蓓蓓就要求回学校读书,在她的一再坚持下,医生最终同意了。目前,她已重新踏进教室和同学们一起开始了学习!

  郭蓓蓓获评全国最美中学生、宿州市优秀美德少年等荣誉称号。

 

 

  Y17陶锦祎 女,2004年11月生,淮南市潘集区泥河中心学校学生。

  陶锦祎的父母常年在浙江打工,爷爷脑梗,生活中她帮助年迈的奶奶照顾孤寡老人三爷爷以及智力障碍的弟弟。她乐于助人,低年级的同学洗不好衣服,她会替他们洗好衣服,晒干叠好。每到周末的晚上,她端来热水为奶奶洗脚洗头,为爷爷捶背。为了让老人们不感到孤独,常常陪老人散步聊天。她热爱公益,自发利用课余时间捡拾绿化带白色垃圾,擦洗楼道栏杆,清理墙壁上的脚印。她在一言一行讲道德,举手投足见文明的点点滴滴中践行自己的文明意识。

  陶锦祎获评淮南市美德少年荣誉称号。

 

 

  Y18梁作友 男,2004年7月生,淮北市相山区青杨小学学生。

  梁作友的父亲患肝癌去世,母亲精神病并肢体残疾。有亲戚提议要收养梁作友,将他的母亲送去敬老院。梁作友坚决不同意,始终陪伴在母亲身边。他每天早上5点起床,洗漱完毕后准备早饭,然后送到母亲面前,轻轻地吹凉,用小勺慢慢喂下。中午放学以后匆匆从学校赶回家做午饭,晚上给母亲洗脚、擦手、擦脸,照顾她入睡。他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未来的路依然漫长,但梁作友却毫不畏惧,他坚信只要自己不放弃努力,也能收获美好的明天。

  梁作友获评本校美德少年、“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

 

 

  Y19程傲然 女,2006年7月出生,黄山市休宁县海阳二小学生。

  程傲然从2013年开始就注册加入了社区志愿服务队伍,是社区年龄最小的志愿者。她参与社区“城市生活驿站”公益宣传片的拍摄和访谈,借助自己的特长参加社区举办的“古筝进社区”文艺演出,演出期间募得的善款都全部捐给地震灾区和社区困难群体。在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活动中,她主动清扫院中垃圾,为小区的环境整洁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今年以来,她跟随社区心灵之爱社工队伍深入山区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困难儿童等活动。

  程傲然获评黄山市“十佳美德少年”等荣誉称号。

 

 

  Y20熊如杨 女,2002年9月生,铜陵市郊区人,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中学学生。

  爸爸全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今年2月份,熊如杨爸爸不幸离世),妈妈患有精神病,姐姐先天智障,家里所有的重担落在了年迈的外公外婆肩上。熊如杨8岁时,外公也不幸去世。熊如杨跟着外婆承担起了照顾全家人的重担,现在家里所有的家务活都是熊如杨一个人在做。爸爸在世时她每天帮爸爸翻身洗漱,哄妈妈吃药、上山捡柴、下地摘菜、生火做饭、洗衣洗碗。她刻苦学习,把自己学习好方法推介给别的同学,和同学一道进步。

  熊如杨获评“安徽好人”、“铜陵好人”、铜陵市“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省文明办提供)


当前是第一页
责任编辑:[db: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