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文明网

中共潜山市委宣传部 潜山市文明办  主办

舌尖上的潜山·记忆中的毛香粑

来源: 作者:[db:来源]   发布时间:2019-03-08 10:00:00

毛香,为一年生草木,原名叫鼠鞠草,俗称清明草,又名佛耳草、寒食菜、 绵菜、米菜、地菜、香芹娘。刚刚冒尖的毛香,浅绿色泛白的模样,全身覆盖着婴儿一样的茸毛,叶如菊而小,开絮状小黄花。毛香主要分布于大别山地区,《本草纲目》记载有文,“麴,言其花黄如麴色,又可和米粉食也。鼠耳,言其叶型如鼠身,又有白毛蒙茸似玉……。”性平和,有化痰、止咳、降压、去风之功效。


blob.png

毛香粑在清明前后制作,据说是用来祭奠先人的。传说每年农历三月三日三巴节,阴阳之界大开,这一日民间传说吃毛香粑可巴魂,唐人李白《宣城见牡丹花》诗中道:“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月三日忆三巴。”随着时间的流逝,节日习俗逐渐没落,其他与三巴节相关的事情早已湮没不闻,吃毛香粑这个习俗却流传了下来。

如今,大别山子女们很多走出大山,到大城市开始了快节奏的生活,这些传统美食的制作工艺,正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淡出城市人的视野。但好在有这样一群母亲们,为了让远在他乡的游子能吃上记忆中的美味,她们不辞劳苦的备齐各种食材,以其独到的手艺,留住这山林深处的美味。

blob.png

采摘毛香就及其不易,母亲们需要把握好节令,挎着腰萝上山,到草堆里、树林下寻毛香,采摘时母亲也会格外小心,只是轻轻地用手指摘取细嫩的部分,毛香茎嫩多汁、香气浓郁,青翠欲滴。“山歌好唱口难开,毛香好吃粑难做。”挑拣、清洗毛香时,毛茸茸的毛香极容易粘上一些细小的草碎儿,免不了耐下性子好好的侍弄一番。洗净了的毛香,用砧板把它们剁碎盛到大盆里,再加入按特定比例来磨的籼米、糯米,这样做出的粑才会软糯弹牙,回味无穷。

blob.png

柴锅里倒上菜籽油,热油在锅里噗呲作响,热炒的腊肉丁在母亲们手中的锅铲间上下翻飞,没几下,这腊肉的香气就从厨房里飘散开来。用滚烫的腊肉和油往盛有毛香米团的盆里一浇,然后像揉面团一样用力搓揉,力道要够,可马虎不得,这样揉出的粑团才会口感细腻,毛香的汁液也随着搓揉慢慢的溢出了。

毛香粑,可以蒸,也可以焮。粑团们在母亲们灵巧的双手上均匀的压成一个个的圆饼,往旺火的柴锅上一贴,毛香粑慢慢变成碧绿油润的模样,像满是春意的种子在灶台边发芽……

图片1.png

焮好刚出炉的毛香粑,上层软糯弹牙,下层香脆可口,尤其是那一层硬硬的焦黄的壳儿,真是一绝。小孩们早就喊着:“我要吃粑,我要吃粑!”粑一到手,烫得嗷嗷直叫,可仍是大嚼不止。一口咬下去好满足,能吃到大粒的肉丁哩,毛香和腊肉的香气早已渗入到米粉的每个毛孔里。一盘毛香粑刚上桌,大家就顾不得斯文,一个个伸手抢来热气腾腾的毛香粑,津津有味的吃起来。

毛香,香的是乡愁,香的是游子在外漂泊的依靠,香的是家乡潜山的味道,那是一份静止的,芬芳的,如碧玉般的思念与守候,是回忆深处一笔不可缺少的精神财富。(汪莎莎)




当前是第一页
责任编辑:[db: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