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文明网

中共潜山市委宣传部 潜山市文明办  主办

潜山毕文全逐梦希望的田野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4-08 10:27:24

只要不懈拼搏,汗水不会白流,换来的将是累累硕果。潜山市油坝乡的毕文全从全国各地经商再回到农村逐梦田野,用自己的努力创造产业。他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履行社会责任带领乡邻共同致富,乐于公益慈善事业,受到了家乡父老的一致称赞。

  敢拼敢想敢吃苦,返乡创业大有可为

“作为新一代青年人,就要有闯劲,就要有创业的精神,只要项目选对头,返乡创业同样大有可为。”刚过不惑之年的毕文全信心十足地说道。和许多农家子弟一样,小时的毕文全因家境贫寒,十六、七岁的他完成初中学业后,为了帮助家庭减轻压力多增加点收入,便早早“闯荡”社会,随乡邻们一道走南闯北做起小买卖。近20年的时间里几乎跑遍了全国各地。头脑活泛,又能吃苦的他一路打拼,终于有了人生第一桶金。但是,毕文全没有满足于现状,也并不觉得自己成功。创业!我要在家乡创业!毕文全有了再创业的想法。

图片1.png

独辟蹊径当"猪倌" ,当群众致富“领头雁”

根据多年在外打工的经验和自己四处查找的资料,毕文全发现,养殖生猪在当地有着巨大的市场。2007年他毅然“跳槽”独辟蹊径,以村名“笑桥”命名创办了养猪场,当上了“猪倌”,做起乡村发展路上“追梦人”。虽然生长在农村,毕文全对养猪行业很熟,但想大规模饲养,毕文全也是“门外汉”。遇到拿不准的问题怎么办?毕文全一家索性搬进养猪场与猪为伴,长时间的钻研他学会了“察言观色”。逐步掌握了应对猪崽拉稀便、厌食治疗,还学会了给猪打针免疫、为母猪助产.......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出栏生猪260头,获纯利10余万元,他从此迈开了创业的第一步。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2013年,他成立了油坝乡浩洋养殖专业合作社,投资83万元,按标准扩建了养殖场,建起了消毒间、育猪区、隔离区、售猪区、配种室和办公接待室、职工宿舍区等一系列功能齐全的厂房。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三位一体的合作经营模式,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和销路保障,当年该社就吸收了5户养猪户加盟合作社,实现年产出栏商品肉猪900头。

转型发展助扶贫 共同富裕鼓人心

初步创业告捷,给了毕文全乘胜追击的信心。油坝乡是鱼米之乡,地势平坦,境内河流、湖泊、池塘众多,是天然的养殖之地。他在这几年发中积累了一些人脉资源,信息更加畅通。当了解到养殖鸭子、鱼风险小,见效快时,2017年不满足现状的毕文全果断起村内闲置承包水塘、粮田转型发展走多经之路。现已发展了鱼塘6口,拥有水面15亩,放养鱼苗4万余尾,年养鸭约5万只,承包了粮田350多亩。

“多亏毕老板安排我夫妻在这里干活,2019年,我们夫妻二人在这里务工赚了5万元,现在已经脱贫了。”说起务工收入,正在忙着喂鸭食的张金保竖起大拇指一个劲地诉说着毕文全的“好”。该乡油坝村张咀组的张金保由于眼睛视力不好,张金保不能外出务工,老伴也是二级残疾,家里经常入不敷出,2014年被村里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毕文全了解到张金保一家的困难后,主动聘请他们俩长年在他的养殖场里务工,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

图片3.png

 

像张金保一样,该乡油坝村笑桥组贫困户毕永杰,张祠村贫困户王金才他们也是受益者。张祠村贫困户王金才也因年龄偏大和身体原因不便去外地打工,经人介绍到毕文全家做常年工,帮他家养鸭,给鸭子喂喂食,吃住全包,每月还能增加收入1800元。养殖场全年聘请固定工3人,零散用工1000人次,解决了当地的劳动就业,为当地村民创收近200余万元。。
      长年忙于产业,毕文全致力于带领乡邻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是村民时刻挂在嘴边大好人,处处彰显共产党员的先锋底色。在汶川地震、洪涝灾害、新冠肺炎灾难面前,他第一时间响应党的号召带头积极捐款捐物,尽己所能多次为村内贫困户等困难群众给予资金资助。

图片4.png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块块金色奖牌是对毕文全带领乡邻致富的褒奖:企业和他个人先后被荣获“安庆市农业先进个人”“市级龙头企业”“优秀党员” “安庆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让"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毕文全逐梦在了希望的田野!

 
当前是第一页
责任编辑:油坝乡 作者:汪斌 余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