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刚过,龙潭乡谢河村贫困户叶柳青的平菇种植大棚里,只见一排排菌袋摆放得整整齐齐,朵朵如云般的平菇即将破袋而出,长势十分喜人。 “你们来的很不巧,我们昨天刚采摘并销售了一批平菇,现在那些平菇还要等几天。我刚给平菇浇完水,种平菇就是要掌握好湿度和温度。”走进叶柳青的平菇种植大棚,他正和工人们在搬运平菇棒。说起种平菇的故事,他打开了话匣子,“现在不一样了,多亏了国家的好政策,我的种植规模扩大了,收入也提高了许多。” 谢河村位于龙潭乡北部,地广人稀,产业基础薄弱,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是我市深度贫困村之一。为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动全村百姓脱贫致富,该村鼓励农户利用本地优势,积极发展产业。叶柳青看准机遇,开始投建种植基地,目前已建成2个发菌车间、1个灭菌车间在内的共5个车间,占地近7亩。 叶柳青今年47岁,是一个踏实肯干的地道农民,因为受限于文化程度低,无特殊技能,叶柳青一家人一直留在家里靠种地养殖生活,收入有限,并于2014年评为谢河村贫困户。 “我自己没啥文化,老婆身体也不好,孩子那个时候还小,外出打工照顾不了家里,但是待在家里纯种庄稼,收入也很低,所以我就想着转型干点其他的事情。”在棚里正忙活的叶柳青说道。 说干就干,在乡农技站、村两委的帮扶指导下,通过申请小额信贷以及现代农业奖补政策,叶柳青开始在自己田地里搭建起种植大棚,试种灵芝、天麻等药材,并于当年度种植就获得了很好的效益,净收入5万元,顺利完成了脱贫。 “平菇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深受市场欢迎。而且生产成本低、周期短,产出来的平菇也不愁卖,今年我家已售出近2500斤平菇,产值超7万元。”在种植灵芝尝到了甜头的叶柳青开始把眼光放在平菇种植上。凭借着之前种植灵芝等的经验,叶柳青开始找到相关专家及大户学习平菇的种植技术,并在之前的基础上正扩建3个发菌车间,种植基地规模将达10亩,预计今年产值将达到100万元,个人纯收入超30万元。 “我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把菌棒从运输车上搬下来,然后再搬到大棚里。”正在干活的贫困户黄朱应告诉笔者。和黄朱应一样,在叶柳青种植基地务工的本村贫困户还有十几名,他们主要从事下菌棒、采菇、运输等工作,平均每人每天收入达100元,一年发放工资超10万元。 现在的叶柳青一家人,已搬进了四开间全框架的二层新楼房,院子里搭建了四间小厂房,门口还停放着一辆用于联系销售的小汽车和一辆装货的农用车。因为种养殖规模逐渐扩大,经常有村民来参观学习,叶柳青总是热情接待,耐心解答,传授经验,带动大家一起发展菌菇产业。从“脱贫之星”到“带富能手”,叶柳青充分发挥“领头雁”的作用,走出了一条实干的帮贫助困脱贫路。 |